中國互聯網“錢”途何在?
cye.com.cn
時間:2007-9-7 8:44:46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凌建平 郝勻嘉 我來說兩句 |
|
 |
|
中國互聯網“錢”途何在? 今年上半年占風投比例降至27.3% 主持人: 我們用“春江水暖鴨先知”來表達風險投資者對行業敏感度的贊揚。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風險投資的方向大致就是來錢最快的行業方向,而中國互聯網向來是風險投資的主要方向。不過,根據創業投資研究機構ChinaVenture的最新研究報告,風險投資對中國互聯網業的投資出現了明顯下降的趨勢,在中國所有的風險投資中,從案例數量來看,互聯網投資所占比例由2006年上半年的43.9%降至2007年上半年的32.0%,從投資金額上看,中國互聯網所占比例也由41.3%大幅度降至27.3%。 換句話說,風險投資者對于中國互聯網產業的“錢”途已經產生了一定的疑問。那么,曾經紅火的中國互聯網又做何打算呢? 大眾評判臺 易繁:贏利模式何在 風險投資的偏好是高風險高回報,需要好的退出機制,但中國互聯網業這幾年來似乎沒有什么值得投的,沒有真正的創新,沒有建立可靠的贏利模式。前幾年投入的似乎都沒什么收成,人家怎么還會投呢。 朱彥:行業進入穩定期 網絡產業在中國估計主要是幾大巨頭之爭,再投資獲得暴利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但總體我覺得還是應該看好的,風投的減少表示這個行業進入了穩定期。 勵俊:已經過了飛躍期 我對網絡產業還是看好的,只是隨著金融市場逐步成熟,創投市場的選擇越來越多,對中國互聯網投資比例降低是很正常的。再說,目前互聯網已經過了飛躍期,可投資的好項目逐漸減少了。 宋勇:不實在 如果有錢賺,不要說風險投資商了,就是中國一般的企業,流動性這么泛濫,錢這么多,也肯定有人會去投資。關鍵是現在的中國互聯網創新企業真的大多污七八糟,都在走政策鋼絲。一旦有關部門嚴格管理起來,什么SP、聚合、短信、游戲之類,都將面臨問題。不實實在在做事,誰愿意去投資。 ◆沸點特稿 跟風者沒有前途 林永泉 中國互聯網發展至今,要說沒什么創新那絕對是睜眼說瞎話,但其創新的可持續性卻值得打個大大的問號!盎ヂ摼W已出現一片紅海,差異化競爭不明顯、很多大網站也僅僅在進行簡單的商業擴充”,互聯網老兵、中國博客第一人方興東在2006年9月13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這樣的話。 從2000年到2006年,中國互聯網的新鮮血液越來越少,到了2007年,其新鮮度顯然已難以滿足風投的口味。因此,互聯網占中國投資總額比例由2006年上半年的 41.3%降至下半年的36.8%,再到2007年上半年的27.3%,這條快速下滑的曲線便成了擺在中國互聯網企業面前的一個警告,警告的內容方興東已于2006年9月點明:“現在中國互聯網的局面并不樂觀,很少有企業專注在核心競爭力上,同質化太嚴重! 相比傳統行業的企業,互聯網企業更要以核心競爭力來安身立命。人家采礦業如果玩不出什么花活,大不了就靠山吃山,但在網企多如牛毛的網絡世界,沒有創新就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核心競爭力就無法吸引網民的眼球——當然也包括風投的眼球,很快便會“泯然眾人矣”。 SP和BT不能說是完全擁有知識產權的創新,但因其興起于中國互聯網初興階段,算作創新并不失實。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項曾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的業務,前者因擾民而不斷遭遇相關主管部門的整頓,后者則陷入知識產權泥潭亦難大展身手。淘寶的B2B也紅火過,但隨著征稅呼聲日益高漲,這一贏利模式顯然面臨挑戰。這幾項技術都可以稱得上是創新,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們尚未露出可持續創新的顯著特征。 如果說創新能賦予互聯網企業第一次生命,那么只有可持續創新才能帶來穩定贏利,方能令其獲得“永生”。持續創新與跟風則明顯是一對冤家。跟風是件比較愜意的事,看到什么東西熱乎了,一擁而上大快朵頤,至于吃了上頓還有沒有下頓,則不在其考慮范疇。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就像笑話里說的那個窮書生,一聽到鐘聲響就習慣性地去蹭飯,最終被人狠涮了一把。跟風型的互聯網企業也是這樣,剛開始或許也能蹭點風投的散碎籌碼,到后來就只能跟風吃“風”了。 中國互聯網企業想必也不愿看到未來是這樣的吧。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