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奧組委授權發行了百年奧運與中國中秋文化相結合的“奧運花型金玉、金銀紀念章”,又稱“奧運月餅”。作為一款具有紀念與收藏意義的藝術品,“奧運月餅”是中國傳統中秋文化和奧運文化的藝術結晶。
然而消息一出,便在月餅商家中掀起了奧運跟風,紛紛以“奧運”為噱頭獲取商業利益,如此風潮盛行,讓人不得不擔心:三令五申制止的“黃金”月餅是否又換上“奧運月餅”的新裝?
展現民族的“真底色”
在走訪月餅市場的過程中,不少消費者反映,選擇月餅不是出于一種“吃”上的需要,而是一種情感上的需求,傳遞中秋祝福,增加節日氣氛。好利來生產負責人李曉軍這樣跟我們解釋:“傳統節日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具有深刻的意義,它是人們情感的認同、溝通和凝聚。只有當我們明白了‘我們從哪里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里去’。與跟風奧運月餅的生產商相比,我們還是一直固守著一份傳統的情懷:月餅不僅僅是食物,它包含著一種濃濃的化不開的鄉愁和對團圓的期盼。”好利來總裁羅紅是這樣歸結的:“傳統是一個民族真正的底色,做月餅,做的就是這種傳統和心意。好利來月餅從一開始就希望創造一種共鳴,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在其中滿足自己的中秋情感。”
碰撞現代,我們需要的是什么?
跟風“奧運月餅”,是月餅文化同商業文明碰撞的一個不倫不類的產物。月餅生產商們并沒有找到奧運和中秋結合的核心內涵,而只是單純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借助“奧運”之勢發力,不僅沒有豐富中秋、月餅本身的意義,反而是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一種傷害。同時也是對奧運商業運作規則的一種破壞。
“月餅是需要創新的,但是這個創新,它有一個前提,就是不破壞中秋、月餅傳統文化底蘊,同時提升了月餅的內涵。”李曉軍如是說。
或許我們應該慶幸,跟風“奧運月餅”的商家們并沒有主導整個月餅市場,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我們不需要為那些毫無根據的噱頭和夸張的外包裝埋單,而是為中國傳統中秋文化內涵、為自己的中秋情感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