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點化千萬企業 網商崛起打造國際化通途
在澳洲墨爾本的中小企業高峰會上,馬云揚言中小企業將主宰全球貿易及電子商務的未來。馬云說,小是美好的,中小企業成為了亞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也是全世界電子商務的未來。 考慮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馬云是中國最活躍的企業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工商咨詢委員會近日任命其為明年的ABAC行動計劃和APEC資源工作委員會主席。馬云認為,電子商務無疑是實現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有效途徑。他將致力于21個APEC成員國中小企業之間加強合作,在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的今天,幫助亞太中小企業通過電子商務等手段,使它們不斷現代化,獲益于全球化,并最終融入世界經濟當中。
《澳大利亞人》在介紹APEC的文章中稱,馬云等人是新興世界的商業領袖代表,“白手起家的亞洲商人常常經營聯合企業,他們樂于經營全系列業務,從貿易、制造到地產、餐廳和旅行。特別是在今天的中國,出現了發展快速的開放思想和脫離傳統的自由思想,它超越了諸如澳大利亞和美國等的思維”。
阿里巴巴攜網商崛起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與馬云見面時,曾講起了這樣一個故事。比爾·蓋茨在沃爾瑪、西爾斯這樣的大賣場經常發現很多來自中國企業制造的產品,這些企業大多來自義烏、蕭山,也有來自重慶、內蒙等地的中小企業。他十分驚奇這些企業通過什么樣的渠道與沃爾瑪這樣的世界性企業牽手?比爾·蓋茨隨后發現了阿里巴巴在中國的很多地方有一大批企業,它們是阿里巴巴網站的會員,沃爾瑪們通過阿里巴巴的平臺聯系這些企業,采購它們的產品。很快,在比爾·蓋茨的授意下,微軟和阿里巴巴開展了合作。
每年9月,杭州西湖邊都會多出一群不一樣的年青人。他們大多斜挎雙肩包、衣著隨意、步覆匆匆,沒有一點游山玩水的意思。他們很多自費從全國各地來到杭州,有些人坐飛機,有些人坐火車,有些甚至坐長途汽車來到杭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參加阿里巴巴每年一度的網商大會;社會上的人們或者稱呼他們中小企業老板,或者叫他們網商。
這些網商依托阿里巴巴從事的工作千奇百怪,有些人從事小家電制造,有些人專門從事成人益智玩具的生產……不要小看了這些年輕人,在全球的很多賣場和超市、在某個貨架上,都擺滿了他們的產品。
改變傳統商業模式
曾有人預言,所有公司都將成為跨國公司,未來,將沒有什么工業是民族的工業。他進一步描述,這些工業所加工的,不是本地的原料,而來自極遠的地區,產品不是供本國消費,而是全球消費。
而佛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將上述描述更進了一步:這些公司的總部不在某一個國家,哪里有便宜的人力成本,硬件制造就會選擇在那里建廠;哪里有便宜的智力資源,最先進的軟件就會在那里編寫。隨之而來的,是全球資源的重新分配,而分布的標準是人力資源與智力資源的分布:一個國家擁有多少上述資源,將擁有最大的砝碼。
佛里德曼認為,在工業革命時代,這一切并沒有成為現實,原因是沒有新的技術平臺能實現這種分配。在信息時代,這一切就可以成為現實。通過阿里巴巴,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小商人可以管理來自全球的客戶資源及用戶需求。
在馬云看來,通過阿里巴巴平臺,給改革開放之后慢慢加入世界潮流的中國企業、中國創業者鋪墊一條通向世界的道路,讓他們與世界握手,為他們提供服務。
作為浙江電子商務乃至中國電子商務的鼻祖,阿里巴巴在業界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馬云幾年前表示,阿里巴巴還在搭建“阿里大廈”中的“門”和“窗戶”,只有用“墻”和“屋頂”把這些“門窗”連上之后,人們才能真正看清阿里巴巴到底要做什么。但無論如何,在過去的8年里,阿里巴巴始終是在為中小企業服務,并為此引導和培育了中小企業進行電子商務的行為和環境,甚至可以說,阿里巴巴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企業間的傳統商業模式。
打造國際化貿易平臺
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心中,海外同樣有眾多中小企業和銷售商,它們沒有沃爾瑪龐大,但數量卻比沃爾瑪眾多,它們銷售產品的絕對數量也比沃爾瑪們龐大,它們給中國乃至全球企業提供的機會也比沃爾瑪們眾多。
事實上,不光是沃爾瑪,美國福特汽車是全球汽業行業巨無霸,它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整車裝配線,但其汽車軸承中的一粒粒鋼珠卻來自浙江蕭山的某家企業。
馬云曾概括說,通過阿里巴巴,讓全球互通有無。但這還不是阿里巴巴的全部,那些在阿里巴巴上的企業已經與傳統企業的形態、組織架構完全不一樣。
在馬云看來,以前阿里巴巴的平臺是讓中國的供貨商與銷售商“meet”(相遇),通過阿里巴巴,那些中小企業就能在阿里巴巴上“work”(工作)。阿里巴巴希望幫助這些螞蟻成為強壯的螞蟻。包括阿里軟件,還有支付寶可以讓這些企業很簡單地就完成交易,阿里旺旺能讓它們更便捷更低成本地完成溝通,阿里巴巴的信用可能幫助它們完成貸款……
阿里巴巴B2B總裁衛哲認為,電子商務在Web 2.0階段將實現多層次突破——從信息流到資金流和物流,從網上貿易市場到網上服務平臺,從市場推廣和銷售到企業內部管理,從中國制造到全球制造,即從出口到進口,這些已經漸行漸近。
更為直接的,阿里巴巴強調其國際化貿易平臺的色彩,計劃讓“世界各地生產的商品”通過阿里巴巴“賣到世界各地去”。衛哲這樣描繪了阿里巴巴的“國際化”藍圖:“擴大進口平臺,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全球采購;公司要幫客戶把越南的產品賣到日本,把日本的產品賣到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