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輝,一個土生土長的成都商人,經營著一家工貿結合的進出口企業。公司成立3年來,年營業額從最初的不足500萬美元一路飆升至2006年的1000萬美元,其中1/4以上的訂單是通過網絡平臺成交的。2007年1-6月,廖輝已經拿到手的訂單就達到了920萬美金。生意越來越好的廖輝告訴記者:“網絡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地方!”
網商增至3000萬戶
在四川像廖輝這樣在網上做生意的商人還有很多,他們通過網絡打開了另一扇財富之門,他們也有了新的名稱叫“網商”。如今,網商已由一個概念變為生動鮮活的商業現實,并對中國社會經濟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據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成都地區目前有近千家企業正在通過阿里巴巴和老外做生意,采用電子商務手段開拓網上交易。據了解,從2004年以來,中國網商群體已從400萬戶爆炸式增長到目前的3000萬戶的規模。“網商崛起”已成為一種經濟現象,并由此引發了新一輪的社會創業浪潮。
B2B網站青睞成都
目前成都中小型企業上萬家,占所有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是拉動成都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如今這些中小企業紛紛開始試水電子商務。另一方面,成都不斷增長的網商數量也吸引越來越多B2B網站的目光,他們紛紛加大在蓉的投入。9月18日“阿里巴巴電子商務高峰論壇”將在成都舉行。屆時,眾多的成都企業以及來自政府、高校的電子商務專家將出席此次論壇,共同探討電子商務對中國外貿企業發展的影響,以用最快的速度將“成都特色”和“成都制造”推向世界。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阿里巴巴在成都地區“中國供應商”會員數量不斷增加,成都市場潛力巨大。
風投大鱷關注網商
記者同時獲悉,即將于9月15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網商大會上,有不少風險投資人將參與該活動,其中包括軟銀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炎、美國IDG集團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和賽伯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敏等。這一變化表明網商群體的急劇膨脹及其展示出的進取創新精神已深深撼動了傳統商業格局,也表明風險投資的視野開始從TMT(通信、新媒體及IT)行業走向傳統行業,對此,一位風投負責人表示,在中國,風險資本幾乎是中小民營傳統企業的唯一融資渠道,并且各個產業發展水平較低,所以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潛力。 記者且菲
記者觀察
電子商務衍生新價值鏈
當1993年電子商務這個概念剛進入中國時,大家對這個時髦詞語的認識還很模糊。1996年中國出現第一筆網上交易。伴隨著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成熟B2B網站的迅速崛起,中國的電子商務開始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網商開始通過網絡謀利,他們紛紛從網上商店和門戶的初級形態,過渡到將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客戶關系管理等都延伸到互聯網上,使產品和服務更貼近用戶需求,形成新的價值鏈,把上下游利益相關者聯合起來,形成更高效的戰略聯盟。
中國非正版率三年下降10%
近年來,隨著中國軟件產業的迅速發展和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的不斷推進,使用正版軟件已成炙手可熱的話題。微軟以其獨有的3E政策——即Education(教育),Engineering(技術),Enforcement(執法)來推動中國軟件正版化進程。據IDC和商業軟件聯盟日前發布報告顯示,全球范圍內非正版率下降最為顯著的是中國,非正版率在3年內下降了10%,挽回8.64億美元經濟損失。微軟相關負責人表示,微軟還將一如既往地積極配合政府、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