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雅虎的“門戶模式”和Google的“搜索模式”后,Facebook正在開辟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來發現信息。它會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巨頭嗎?還是會因為被傳統的巨頭收編而迅速“隕落”?
“現在美國最火的就是Facebook,未來也許我們不再需要發Email,因為所有的交流都可以在Facebook上完成。”剛從美國回來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8月22日接受本報采訪時興奮地表示。
無獨有偶,一個在外企工作的朋友近日得知記者在做關于Facebook選題時,也頗感興趣地說,“我們公司全球有近500人在使用,它比Myspace更人性化,和朋友交流更緊密。”而Google的美女副總裁MarissaMayer更宣稱是它的忠實擁躉。
Facebook——這個誕生在哈佛寢室的社交網站,正在悄然成為互聯網冉冉升起的明星,由于流量躋身全球前10,引得微軟、雅虎、Google等爭相競購。Facebook模式的成功之處在哪里?能否逃脫并購之命運?中國的SNS們能否沾上Facebook的榮光?
寢室里造就的神話
商務人士的青睞讓Facebook的價值劇增。硅谷科技企業的一些高管,甚至“互聯網之父”VintonCerf也加入其中。安永會計事務所的Facebook成員有1.6萬名左右。Facebook正成為新的互聯網神話。
蓋茨的Window帝國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社會進程,而他退學創業的“神話”3年前也啟發了一個名為MarkZuckerberg的哈佛學生。
這個今年23歲的Zuckerberg就是Facebook的第一創始人和CEO。
如今,Facebook的火熱讓很多人眼紅。該網站每月平均新增用戶400萬;用戶瀏覽頁數每月超過150億;用戶搜索每月超過5億次。目前,85%的美國大學生都在Facebook上有自己的網頁介紹,其中60%的人每天都會登錄,85%的用戶至少每周登錄一次,93%的人至少每月登錄一次。
Facebook的成功多少有點偶然。2004年2月,Zuckerberg在幾個室友的幫助下,在哈佛大學的寢室里創建了Facebook網站,并在一個月內逐漸把網站推廣到了其他的常春藤高校。當年年底,Facebook的注冊用戶已達到了100萬。2005年9月,Facebook對美國的高中生開放,10月擴張到美國以外的大學。到2005年年底時,Facebook的注冊用戶已達1100萬,涵蓋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2000多所大學和2.5萬多所中學。
于是,投資人也開始青睞Facebook。2004年,Facebook獲得Paypal創始人PeterThiel的50萬美元投資。2005年5月,Facebook從AccelPartners融資了1270萬美元。
在傳統的Facebook上,用戶可以通過加入四種圈子(所在地、大學、工作單位和高中)來聯系朋友。加入到Facebook后,可以深入了解朋友的過去、現在,查看朋友的“一舉一動”,還可以通過朋友去認識朋友的朋友。在某個圈子中,興趣類似的用戶還可組成小組。去年年底,Facebook決定對社會所有人士開放。據Facebook稱,在其3500萬名活躍用戶中,有一半以上并不是大學生,截至今年年底,這個比例將超過70%。
商務人士的“入侵”讓Facebook的價值劇增。越來越多的中年商務人士加入了Facebook,如硅谷科技企業的一些高管、記者和公關人員,甚至“互聯網之父”谷歌高管VintonCerf、Salesforce.com首席執行官MarcBenioff等知名業內人士也加入其中。據了解,安永會計市事務所的Facebook成員有1.6萬名左右;花旗銀行中也擁有近8500名Facebook成員。如何利用相對高端的用戶,推出有針對性的網絡營銷方式,是目前主要靠橫幅(banner)廣告獲利的Facebook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個在外企工作的朋友介紹說,登錄Facebook個人界面后,就可以知道朋友們最近做了什么,自己還加入了一些小組,和有共同興趣的人交流看法。“有些同事還把Facebook當做一個收集反饋意見的場所,通過它和天南地北的客戶交流。”
同時,雖然用戶可以方便上傳個人生活照、影片和評論,追蹤在線朋友的現況,但Facebook也逐漸在各種爭議中不斷加大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如用戶可以自行篩選朋友能看到其哪些信息等等。Facebook負責隱私保護的官員ChrisKelly認為,使用者要的不是全面性的隱私或匿名,而是希望進一步控制誰可以看到他們的個人信息。“隱私的概念已從傳統的"不受打擾的權利",轉化成"我要掌控自己信息的權利"。”
盡管一手打造的Facebook現在已經號稱價值10億美元,但被稱為“小蓋茨”的Zuckerberg仍愛穿牛仔褲和T恤,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公寓里,每天騎自行車上班。
新模式的商業“魔力”
Facebook平臺讓第三方可以在其上開發復雜的應用,是迄今為止互聯網領域出現的最接近微軟在個人電腦上開發出的操作系統
的產品,甚至被認為可以與Windows媲美。
這個從大學校園起家的社交網站,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校友錄”的意義。Facebook正逐漸被打造成為一個“應用開發平臺”,開始擺脫自己“活”在Myspace陰影下的命運,日益引起業界和普通網絡用戶的關注和興趣。
今年5月,Facebook宣布改版,正式從一個社交網站向一個社交應用平臺轉型。當時,它與65個網站或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包括微軟、亞馬遜、Digg、PhotoBucket等知名網站,讓他們的應用能夠運行在Facebook的網站平臺之上。在開放平臺戰略之下,許多第三方公司的應用和服務都可以整合到Facebook這一平臺中,注冊用戶可以從一系列服務商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產品,構建出個性化的頁面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