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動漫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歡,動漫產業呈現出巨大的商機。各式各樣的以動漫為主題的游戲、服裝、玩具、食品、文具用品、主題公園、游樂場等銷售強勁,甚至不少汽車商、電腦廠家和網絡運營商都在拿動漫人物做噱頭。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動漫產業市場有800億元的缺口。專家也預測,在動漫衍生品方面,其年產值會在數年內增加到1000億元以上。
動漫衍生品產業:蘊藏千億商機
以漫畫、卡通、動畫、游戲以及多媒體內容產品等為代表的動漫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迅速提高,逐步成為繼軟件產業之后的支柱產業。動漫產業具有消費群廣、市場需求大、產品生命周期長、高附加值等特點,屬于資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文化產業,目前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在21世紀,動漫產業必將成為引導世界知識經濟整體發展的主導產業。
根據中國廣電總局的規定,目前每個電視臺每天必須播出10分鐘以上的動畫片(省臺要求30分鐘以上),其中60%必須是國產動畫,但現狀是我國的實際年生產動畫僅為1萬到3萬分鐘,相對于26萬到26.3萬的需求量,這無疑就在催促著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周邊產品的催生,可以說中國動漫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專家預測,在衍生品方面,其年產值也會在數年內增加到1000億元以上。
動漫產業產品主要包括各種動漫作品和動畫片,以及各種相關的衍生產品。前一部分是動漫產業的基本產品形式,其載體包括:電視、電影播放,圖書、雜志出版,各種VCD、DVD光碟產品的發行,以及通過網絡、手機等媒介;衍生產品主要包括動漫相關的游戲、服裝、玩具、食品、文具用品、主題公園、游樂場、日用品、裝飾品等,范圍較寬,產品種類也較多。可以說,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毫無疑問它是一項大產業。
“其實,動漫產品的市場潛力非常大,拿我所了解的動漫愛好者來說,他們幾乎將大部分收入都用來收藏動漫產品,這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數字。” 一位動漫店的老板說。調查顯示,2006年僅上海、北京、廣州三地的13歲至30歲人群的動漫消費就達13億元之多。在20歲以下的大中小學生中,87%的人群購買過動漫相關產品,未來3年至5年內將是動漫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據了解,2004年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為117億元,2005年為180億元,其中相當大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費。而美國迪斯尼公司一年的產值就超過了150億美元,大量“洋動漫”占領了中國動漫市場,致使國內動漫市場不斷喪失。
動漫衍生品:多為“舶來品”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盡管目前動漫產品銷售火爆,但品牌大多都是“洋貨”,我國動漫產業的利潤大部分來自外商支付的加工費,國產動漫產業鏈呈現出斷裂的現狀。
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發現,當問及“你最熟悉的動漫形象是誰”時,無論是大人孩子,幾乎說出的都是國外動畫中的形象造型。對于“是否喜歡中國的動漫形象”的問題,一位女生說:“就算想買孫悟空的玩具,也買不著呀。”
不僅僅是20多歲的青年,幾乎從小學生開始,消費的大部分也是用在購買動漫書和模型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市場上大多是日本和美國的動漫產品,國產動漫產品幾乎寥寥無幾。一項調查表明,中國卡通業市場效益排在前五位的無一不是“洋玩意兒”:史努比、米老鼠、Kitty貓、皮卡丘、機器貓。目前市場上的卡通形象80%來自日、美,而我國只占不足10%的比例。
其實,國產動漫也不乏佳作,如《黑貓警長》。“黑貓警長”最終也只是一個成功的動漫形象,而隨之帶動的產業發展幾乎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它的形象就慢慢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
一位動畫片制作人告訴記者,按照國際慣例,正常的市場狀態應該是:制作人制作動畫片,代理商銷售,影視播放,企業購買動畫產品形象并開發衍生產品,商家銷售產品。但是在我國,這一產業鏈呈“斷裂”狀,制片人在制作動畫片后除播放之外,由于各產業間缺乏配合,資金上也缺少投入,其他環節大多不能適時參與,從而造成動畫產業投資行為屢屢失敗。
據介紹,1961年制作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到現在都是中國動漫史上的豐碑,同一時期的《小蝌蚪找媽媽》也是中國水墨動畫的經典之作,但是當時這兩部動畫片輪番上演,中國動漫界卻直至目前為止也沒有相關的周邊產品推出。2006年暑期檔《西岳奇童》在上海熱映,贏得了較好的票房,加上在全國市場賣掉的拷貝,應該說是賺了不少。但是《西岳奇童》在衍生產品方面依然沒有開拓出自己的市場。對動畫片來說,票房收入只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很重要的是衍生產品的開發。像《變形金剛》、《奧特曼》等都是動畫周邊產品開發很成功的例子。
動漫投資:缺乏完整反饋機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20幾個省市將動漫作為新興產業大力扶持,北京、上海、蘇州、廣州、深圳、大連等地相繼出臺優惠政策,建立了動漫產業基地;200多所大專院校開辦了動畫專業;動畫節、動漫展、動漫論壇、動漫培訓班也層出不窮。目前我國有大約30個動漫產業基地,大多數正在搭建框架。
在美國、日本等動畫制作強國,漫畫、動畫、電影、圖書、音像制品和特許經營產品等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但我國動漫產業的投資成本大,市場風險高。
一位專家指出,本市動漫產業沒有完整的反饋機制,無可抵押的實體和投資收益的不可預測,使得市場盈利模式不清晰,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從上面我們不難發現動漫這個產業在中國所蘊涵的巨大商機。但面對我國動漫產業缺乏完整產業鏈、原創形象開發缺失以及后期衍生產品的制作銷售難以形成完整鏈條的現狀,讓擁有深刻歷史積淀的齊天大圣、哪吒等國產動漫形象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其實動漫新技術的運用在我國已經不再是障礙,《火影忍者》等國外動漫選擇在我國加工本身已經展示了國人在動漫制作方面的實力。現在,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中國動漫其實也正在尋找著一條如米老鼠迅猛風靡市場的前進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