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女孩子平均每人有10個芭比娃娃
一個發展中經濟體的名字從芭比娃娃臀部消失,就能夠切實表明它已經不再“跟在屁股后面”。
美泰公司最近召回中國制造的玩具一事,讓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時代。身為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美籍華人,我對芭比娃娃的臀部非常喜歡,這不光是由于它豐滿渾圓,還因為上面印著“香港制造”。
上世紀60年代,早在其他行業紛紛采取外包模式之前很久,美泰和其他玩具制造商就在亞洲開設了工廠,雇用成千上萬的當地貧困婦女,我母親就是她們當中的一員。她回憶道:“1965年,我在香港一家玩具廠工作,每天只掙相當于1美元的工資。”
后來,芭比娃娃的生產工廠也沒有在香港停留多久。到了上世紀80年代,她們的故鄉又變了,大部分成為“菲律賓制造”,少量是馬來西亞或泰國。
香港經濟騰飛使勞動力成本上升,美泰公司就把生產轉移到了勞動力更便宜的地區。上世紀90年代,芭比娃娃是印尼制造。到了2007年,就像千百萬種其他產品一樣,是“中國制造”。
如果我是個經濟學家,我會把芭比娃娃當作宏觀經濟增長和衰退的晴雨表來研究。一個發展中經濟體的名字從芭比娃娃臀部消失,就能夠切實表明它已經不再“跟在屁股后面”。
日本就是一個例子。芭比娃娃誕生時,正處于戰后重建階段的日本盛情邀請她落戶。可如今,有“日本制造”字樣的芭比娃娃已經成為千金難覓的古董。我認為,芭比娃娃是個有益的工具,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全球經濟是如何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時光荏苒!我母親怎么也想不到,作為她故鄉的那個第三世界國家有朝一日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威脅。她說:“我以前曾嫉妒過美國工人。美元太值錢了。”有誰會想到,40年后,廉價勞動力會推動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而美國會為削減巨額預算赤字和振興疲軟的美元而苦苦奮斗。
誰知道接下來出現在芭比娃娃臀部上的是哪一個國家?如果到時候發現又是“美國制造”,那會不會讓人感到有些諷刺呢? (新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