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模式和外國有著巨大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很難看到大規模的商業收購,也很難看到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并購行為。國內互聯網前幾年確實比較風光,這些互聯網創業者的風光,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投入到互聯網創業這大軍中來。在他們的眼中互聯網創業是更容易通向成功的之路。看看胡潤的百富榜就知道,上面排列了不少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的名字:李彥宏、張朝陽、史玉柱……這些成功人士的榜樣吸引了多少滿懷信心的有志青年,期盼著有朝一日也像他們一樣登上排行榜。
中國互聯網行業,除了廣告之外,基本沒有創新的盈利模式;換句話說,即使你的網站用戶很多、人氣很高,也不一定能有穩定的現金流。意味著,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運營這個公司,完全靠自己掏錢。支撐一個一般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即使不是像類似于視頻這樣燒錢很快的商業模式,一年的時間,最起碼也要50萬人民幣。而且一般都要扛兩年才有融資的可能。這意味著,如果沒有100萬人民幣的現金,要創立一個互聯網公司并保持其正常運營,基本很難。加上國內商業模式不同,競爭非常激烈,稍有不慎,就會落馬歸田。企業跟企業之間競爭都是用錢來打壓對方而達到壟斷市場而發展。早前國內C2C市場已經是競爭的非常慘烈了,三架市值過億的馬車在這條跑道上,淘寶以絕對優勢排位老大,在其身后距離遙遠的第二名是騰訊的拍拍網,第三名是TOM易趣。更不要說當當網還曾經一度試水過C2C市場。那些大大小小的無名中小企業還不知道有多少在這條路上奔跑翻車的。
現在無論是投早期的風險投資,還是天使投資者,對互聯網的早期項目都非常謹慎,能拿到風險投資的為數不多。中國多少互聯網中小企業在經歷了磨練與掙扎后都應驗了馬云的那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創業者要懂得左手溫暖右手,要懂得把痛苦當做快樂,去欣賞,去體味,是否成功,有時候還看運氣。從1997年中國大力興起互聯網行業到今天,我們所經歷的不僅僅是泡沫和寒冬,我們更多的是將面臨國內網絡巨頭們的全面壟斷和中小企業無法生存的地獄環境。幾大門戶之一的TOM在線,近日也宣布退市裁員,從風光無限到黯然退市 裁員后走向哪里呢?截至2007年6月30日,TOM在線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無線互聯網服務各領域都名列三甲的門戶網站,SP的火熱,曾經讓TOM在線的季度利潤超過搜狐、新浪等老牌門戶。SP政策的突然調整,讓TOM在線遭遇了寒冷的 “冬天”。
互聯網創業,到底倒下了多少勇士?到底還剩多少在堅持?到底有多少正在開始,多少正在結束?如果沒有充分的資源盲目進入大市場行業,那出路只有一條就是成為先烈,成功和失敗都是一個過程,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失敗,在中國成就一家成功企業往往需要很多理由,但是一家企業由盛而衰卻往往只需要一個理由。只要你心中有夢想,即使創業暫時失敗了,3年后你又會是一條好漢。(轉載請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