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葉輝 浙江教育信息報記者周峰
2年內創辦了69家企業,每家企業均有工商和稅務登記并領有營業執照。要知道,這些企業的經理和他們的員工全是在校就讀的大學生。專家稱其為“全真環境下的創業教育模式為國內首創”,“在全國極具典型意義,值得推廣”。甚至有人高調評價這一改革是“中國高職教育的破冰之旅”,“中國高職教育的小崗村”。這就是發 生在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全真環境下的創業教育”。
“第三本學習護照”
“開展全真環境下的創業教育與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精神非常吻合,創業教育是世界性的潮流。”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賈新民說。的確,近20年來,創業教育的世界性潮流洶涌而來。1989年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首次提出了“學習的第三本護照”,即創業能力問題。所謂的“護照”指的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學術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而第三本護照——創業能力,已越來越受到普遍的重視。
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創業教育。早在1919年,美國的青年商業社便對高中生實施商業實踐教育。194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開出美國大學第一門創業教育課程。上世紀80年代,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創業者掀起一場“創業革命”,美國高校的創業教育迅速發展,1979年有127所高校開設本科創業教育課程,2005年已增至1600多所。美國已將創業教育納入從小學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麻省理工學院1999年統計,1990年后該院師生平均每年創辦150家新公司,僅1994年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萬個就業崗位,銷售額達2320億元。硅谷60%—70%的企業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和教師創辦的。英、法、日等國的創業教育均推廣到初中。
學生的創業能力維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維系著一個民族的強弱。據統計,美國的財富95%是1980年以后創造的,這得益于美國大學培養的大批具備創業能力的人才。據悉,20%—30%的美國大學生選擇畢業后自主創業。
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直接自主創業者僅為全部畢業生的0.26%。即使是創業大省浙江,2003年大學畢業生直接創業者僅22人,2004年292人,2005年也剛過2000人。
“我國的就業形勢極為嚴峻,2006年的就業總人數為2500萬人,而可提供的崗位僅1100萬個,今年高校畢業生已達495萬人,明年將達到559萬人。嚴峻的就業形勢對中國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一位從事教育研究的學者告訴記者。
一場全新的創業教育試驗
2006年3月15日,浙商職院的創業園開園,15家由學生創辦的企業正式開業。這些企業全部有工商和稅務登記執照,企業經理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被稱為破冰之旅的“全真環境下的創業教育”是在爭議中開始的。
破冰式的試水使學生們備感春江水的徹骨寒意——探索初始,非議聲指責聲一片,懷疑觀望者占了多數。
2005年4月,浙商職院部分干部和教師外出考察創業教育,雖然創業教育已開展多年,職院還是希望通過考察找到更好的方法和途徑。
其實,考察創業教育還有深層的原因。在職院,每天面對這些一路闖關奪隘進入高校的“天之驕子”,老師們深感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缺乏創造性,動手能力差,依賴性強。高校如何能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寄希望于創業教育的進一步推進。
然而他們在考察中發現,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創業教育理論與培養體系,基本上是3種方法: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舉辦各種競賽與活動;建立創業實踐基地。而第三種方法基本是在模擬環境下進行,實際運作的院校又很少。
創業教育該采用何種模式?
具體負責創業園管理的何伏林老師大膽提出:辦企業,真刀真槍干!
在校學生集體登記注冊辦企業,這在我國高校尚無先例。
一石擊水,波瀾興起,何伏林的建議馬上引發爭議,不少干部和教師擔心:在校學生辦公司會不會影響學業?出現風險怎么辦?社會上對這樣的做法認可嗎?
經慎重研究,校黨委采納了何伏林的建議,在當地工商和稅務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全真環境下的創業教育”終于起步。
在游泳中學習游泳
2007年12月11日,記者參觀了浙商職院創業園的企業。企業主要分貿易和服務兩類,創業園內,18家企業在正常運作。
與課堂教學截然不同,學生參加創業實踐,一切全都要自己親力親為:項目確立前的市場調查,然后確定項目,寫出商業計劃書,向學校遞交申請,學校組織有企業運作經驗的老師進行評估,批準后,學生按照工商、稅務管理規定辦理注冊登記,領取執照,所有的程序全部自己去完成。
創業必有風險。創業實踐一開始,風險便不期而至。在經營
中,受騙的事也曾發生。從事舞臺設計業務的鄭蕊同學去采購熒光棒,經不住對方的游說,結果拿來的是批發的貨物,付的卻是零售的高價。
困難,挫折,甚至失敗加深了同學們對社會的了解,體會到創業的艱難。“在企業的創立、發展中,我們不停地犯錯,卻也在犯錯的同時不斷進步,創業經歷使我成熟了。”“花顏草語花茶店經理”胡婧說。
“全真環境下的創業教育”值得推廣
兩年來,學院共有4批共69個項目進入創業園進行創業實踐,直接參與學生353人,帶動校內外學生間接參加創業實踐3000多人。69家企業除一家中途關門外,其余68家均盈利,實現銷售額350多萬元,利潤110萬元。
2006年12月,教育部大學生創業與創業教育調研組在對全國部分省市創業教育實地調研后認為,“全真環境下的創業教育”模式在全國具有典型意義。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組專家認為,這一人才培養創新項目具有創新意義和推廣價值。
一如專家所言,創業教育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學校教育從以教師為主、以課堂為主、以書本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以實踐為主和以能力培養為主。這一轉變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顛覆,從而決定了創業教育的成功。
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更多具有創業能力的人才。賈新民說,中國大學畢業生中近期如有10%的人畢業后自主創業,就將大大緩解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居高不下的現狀,遠期如有30%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能實現創業帶動就業,而且還會因為創業者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使機會型創業的比例超過生存型創業,這無疑為建立創新型國家的宏偉目標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其意義將是難以估量的。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業學生在向顧客介紹產品。(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