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區元年開篇 武漢首倡“全民創業”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要探索內生型發展道路,政府必須把鼓勵百姓創業提高到與招商引資并重的地位
“武漢今年將制定實施全民創業行動方案,輔之以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努力把武漢建設成創業之城”,武漢市代市長阮成發2月16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到。
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是武漢的試驗區元年,將“全民創業”上升為城市戰略并在這個時刻重點推出,可看作武漢“兩型社會”改革思路的具體化表現和亮點之一。
暗合“兩型社會”總體思路
在去年獲批“兩型社會”綜改試驗區的時候,國家發改委曾寄望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探索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內生型發展模式。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要探索內生型發展道路,政府必須把鼓勵百姓創業提高到與招商引資并重的地位!招商引資、產業轉移固然很重要,但總是有限的、短期的;而全民創業、自主創業則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更大的財富”。葉青還建議武漢向周邊的江西省學習,盡快編制出適合全民創業的產業導向目錄。
“全民創業”戰略還有望修補武漢在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短板。長期以來,武漢是一個以大型國企和重化工業為經濟龍頭的地區,雖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已占武漢生產總值的50%以上,但相比部分沿海地區高達90%的水平仍有不小距離。此外,“兩型社會”總體思路中對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提出了高要求,在這種局面下產業升級勢在必行,武漢“全民創業”戰略中重點發展的科技型和服務型中小企業也正好順應了這一趨勢。
重點創新投融資體系
“全民創業”的口號在多個省市的發展戰略中均有涉及,但像武漢市這般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甚為少見。負責牽頭工作的武漢市經委相關負責人說,武漢的人才和智力資源在全國首屈一指,科技型產業基礎雄厚,對發展“全民創業”而言是難得的優勢。武漢市上下都對此表示出了相當的重視程度,據介紹3月中旬武漢將召開全民創業動員大會,屆時具體的扶持政策將會陸續出臺。
提倡“全民創業”,大力促進中小型民營企業發展,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是一個先決條件。目前在武漢,很多中小企業資質審批繁瑣,條件限制又多,沒有大半年根本拿不下來。對此武漢已成立統一的全民創業領導小組,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將調整減少行政許可項目,實行工商登記和基本建設項目并聯審批。
投融資體系的打通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武漢市經委主任余信國在此前的工業經濟會議上提出,今年武漢要努力實現新創辦企業數逾萬戶,協調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額10億元。與之呼應的是,武漢正在積極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東湖高新區正在申請繼中關村之后的全國第二批三板市場試點,有關成立產業基金的方案也已上報至國務院,所有這些都預示著武漢的投融資體系在未來會迎來一次大的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