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未晨 實習生 李曉燕
“創業教育其實是一種生涯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在剛剛舉辦的“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中國創業教育”懇談會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教授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李家華認為,現在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逐年加大把一批大學生逼上創業的道路,但是真正創業成功的卻寥寥無幾。這與他們缺少創業的意識,同時缺少創業的必要知識和訓練不無關系。
據了解,西方一些國家大學生畢業后創業的比例在20%~30%,而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
在美國留學時的一次經歷對李家華觸動很深。
當時,李家華教授剛到美國,想買一輛自行車,他看上了一輛二手的,當詢問價錢時,賣貨的婦女指指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說,“這個是他的,你問他賣多少錢吧”,孩子的回答是“20美元”,李教授試探性地還了一下價“5美元怎么樣”?“OK”。從表情上看,一旁的媽媽一定覺得兒子的出價太便宜了,但是卻笑著對李家華教授說:“今天是你的幸運日”。
“從表面看這個孩子少賺了15美元,但這15美元卻為他交了學費”,李家華說,他體驗了和一個成年人的討價還價的過程,實踐了一次交易,“經營的觀念在他的頭腦中逐漸形成,為他今后的創業提供了可能”。
李家華教授的觀點得到了多位專家的贊成,中國就業促進會民辦高校專業委員會籌備組負責人馮儉認為,要建立一套從小學到大學完整的創業教育的體系。
李家華教授為創業教育提出了三個層次的設想,第一層是創業意識教育,主要讓學生了解社會、建立成本意識、資源意識等,在中小學中進行;第二層是創業通識教育,了解必要的商業運作的通用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風險意識、敬業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這種教育在中等以上教育中進行;第三層是創業職業教育,這個層次的教育要在那些有創業潛質和興趣的人中進行,對他們進行與創業有關的專業的、高端的教育和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