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門檻初推 IPO后總股本至少3000萬元 十年一夢終得圓。2008年3月21日,經過長達半年多的意見征求階段,中國證監會(CSEC)正式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深交所表示,將爭取在上半年推出創業板,目前已經準備好200家上市資源,這意味著創業板面世的時間即將到來。 創業板的統籌工作目前由證監會“資本市場改革領導小組”負責,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擔任該小組組長,成員由證監會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兼任。創業板在主板市場之外將為一些規模小、成立時間短、資歷不夠,卻又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的企業帶來契機。
根據此次公布的管理辦法,創業板發行人應當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3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前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發行后股本總額不少于3000萬元。對于盈利狀況,辦法給出兩套標準: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這兩項條件符合其一便可。
據悉,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實施后,證監會將根據該管理辦法和相關規定受理企業的首發申請材料。在實際準備過程中,還涉及相關規定的修訂,保薦人、會計師、律師等中介的培訓以及投資者風險教育等。因此,創業板最終何時亮相,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3月25日,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中國政府網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姚剛表示,“創業板主要是服務于成長型的、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特別是重點支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也是我們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他還表示,在上市標準方面,我國創業板市場考慮到資本市場現狀和投資者的成熟程度,企業在創業板上市仍需達到規定條件,但標準在主板市場基礎上作了較大幅度的降低。
姚剛介紹,除了財務指標和企業存續期之外,證監會還對創業板的公司治理、獨立性、規范運作等提了一些比較嚴格的要求,因為創業板企業的規模相對比較小,企業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公司治理是逐步完善的,所以如果公司治理不健全對企業上市后的規范運作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為此證監會對這方面也作了相應要求。
至于創業板的推出會給目前的A股市場帶來多大的影響,姚剛認為,創業板市場的推出有很高的戰略意義,從具體的資金面上對市場存量資金的影響很小,同時還可能吸引一些不同偏好的資金進入市場,因此它對主板市場的影響不大。
有專家認為,創業板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進行風險投資的科技公司,一旦被投資公司在創業板上市,不僅可以分享股權增值所帶來的一次性業績增長,而且也有利于公司本身的長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