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收入占80%
電子雜志盈利模式未明朗
明星徐靜蕾的“開啦”擴大了電子雜志的知名度,2007年甚至被稱為“電子雜志年”。然而中國電子雜志蓬勃成長的背后,仍然隱憂連連。
在吸收了風險投資的支持之后,電子雜志贏利模式至今尚未明朗,仍處于燒錢階段,其中2007年電子雜志的廣告收入占其總收入仍然還在80%以上。藍皮書認為,這將直接導致投資商信心的缺失,互聯網的發展歷史表明,一旦風險投資商的信心缺失,大批互聯網企業將失去后續資金支持,從而銷聲匿跡,因此,電子雜志同樣也面臨贏利模式這一發展“瓶頸”。
正如其他網絡媒體一樣,多媒體、互動電子雜志在考慮贏利的時候,也曾參考傳統媒體的做法,就是發行與廣告。然而,由于互聯網培養了用戶免費享受網絡資源的習慣,因此電子雜志的發行收費困難重重。由于發行收入很低或者沒有,目前廣告收入就成了電子雜志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另外,2006年中國電子雜志廣告市場為9000萬元,2007年為2億,但電子雜志廣告在整個網絡廣告中還占不到4%,這顯示電子雜志的網絡廣告形式目前還不為大多數的廣告主認同。因此,電子雜志廣告收入很難保證電子雜志平臺運營商實現規模盈利。
由此,藍皮書建議,中國多媒體、互動電子雜志應與信息媒體合作,以提高內容質量;除了廣告發行外,擴展及深化其他贏利模式;此外要進一步提高電子雜志的技術含量。
移動媒體優勢大
無線營銷時代已經來臨
所謂無線營銷是指利用手機為主要傳播平臺的第五媒體直接向分眾目標、受眾定向精確地傳播個性化即時信息,達到一對一營銷的目的的營銷方式,也稱為移動營銷。截至2007年7月底,中國移動電話用戶已達到5.09億。預計2008年,中國擁有手機的人數將超過6億。作為第五媒體的手機毫無懸念地成為最廣泛、直接、有效的媒體。
由于第五媒體能夠實現“一對一”的“精準的”“個眾”營銷,因此,《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07~2008)》中由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丁俊杰教授主持編寫的“中國移動媒體產業發展報告”中指出,移動媒體將逐步發展成為主流媒體,從而,無線營銷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艾瑞市場咨詢根據IDC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在中國個人用戶移動應用方面,信息類服務和音樂類移動業務是個人移動用戶首選的兩種服務形式,提及率分別為89%和87%。其次是游戲類54%,移動郵件32%,移動定位24%。視頻/TV服務提及率最低,為4%。由此可見,信息類和音樂類是移動業務中兩大重要細分市場。而且,手機上網的普及更快速地推動無線營銷的應用。未來會出現企業的品牌彩鈴、產品彩鈴、促銷彩鈴、品牌彩信、產品彩信、促銷彩信、企業手機流媒體應用等全新的無線營銷應用形式。
傳媒藍皮書指出,第五媒體的出現將使廣告和營銷結合得更緊密,使廣告的投放更精準,營銷的目的更精確。第五媒體的出現將對傳統創意思維、手段和方法帶來強烈沖擊,將會改變原有的創意標準和原則。第五媒體將使廣告業發生結構性的改變,將重新定義現有廣告公司內部的職能定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