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風險投資應重點支持創業企業
4月11日上午消息,著名經濟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今日在深圳出席2008第十屆中國風險投資時表示,我國風險投資的重點領域應當是高技術領域,支持的重點階段應是創業階段。
成思危在論壇上回顧了風險投資在中國發展十年的三個階段,并總結了風險投資在中國發展十年來的經驗教訓,他指出,目前中國風投面臨著很好的機遇,但也在人才、制度方面存在挑戰。
風投應重點關注高技術領域
成思危認為,在我國發展風投的目的絕不僅是提供一種直接投資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因此投資的重點領域應當是高技術領域,并重點關注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
風投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曾經有過爭論,有人認為風投什么賺錢快就投資什么。就北京奧運會的熱點,風投紛紛將眼光盯住中低檔連鎖酒店。
成思危對此表示,這些這些一般不反對,但是重點必須明確,目前我國面臨的是和發達國家競爭,技術上也處于劣勢,中國名牌較少,國際上也很少采用我們制定的標準,因此風投需要為實現創新型國家力量。“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定要支持最近3G的TDS-CDMA的標準。”
目前有些風投人士認為,應該把風投領域擴大到一般的高成長性企業、中小企業或者民營企業,成思危認為這種主張會讓有限的風投失去重點,“資金分散使用,削弱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
成思危指出,風投從建設創新型國家來說,支持的重點應是創業階段。他強調,這并不意味著創業階段的資金比例最高,而是工作的重點應當在培養、扶持創新者建立企業,并將創新成果真正轉化成技術和產品。
中國風投仍然機遇與挑戰并存
成思危在論壇上指出,中國的風投面臨很好的機遇,體現為六點。一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風投發展提供了動力,二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提出使風投更加受到重視。三是境外投資者的踴躍進入有助于中國風險投資的發展。四是有關風投的法律及法規日益健全。五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有利于風險投資的進出和退出。六是世界風險投資處在不斷的復蘇之中。
在挑戰方面,成思危認為我國目前還處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市場發育程度不足,政府職能還有待進一步轉變,因此風險投資的市場化運作還會遇到許多困難。此外,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中期,在法制方面不夠完善,執法力度仍需加強。
在人才方面,缺乏既熟悉金融和法律,又了解國情,有較強管理能力的風投家。“沒有風投家就不可能發展風投事業,因為我們現在創新的科技人員還是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有本領把創新的成果通過各種手段變成產品、產業和企業的人還比較少。”
截止2006年我國創業投資機構累計投資項目4592項目,其中數據顯示,截止2006年屬于高技術企業的投資項目達到了2601項,占項目總數的57%,累計的投資額達到了410億元,其中向高新企業投資的占215.9億元,約占總投資的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