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平臺內整合資源
“科技園為企業解決了用地和融資難題。”岳明說,2006年他拿出120萬元,以按揭的方式買斷了園區兩套標準廠房,如果在外面創業,光土地的投入最低也得300萬元,而現在除了寬敞明亮的廠房,還可以享受免費的產品檢測等科技共享服務。
“園區的品牌是對客戶最大的吸引力。”陸明衛認為,除了土地、融資和配套服務,聚集了100多家毛衫企業的科技園還吸引了各地客商。目前,公司已與河南、山東以及東北等地的經銷商建立了貿易關系,并初步樹立了企業品牌,“以前小公司是難以吸引到這些大客戶的。”
“目前總面積145畝的園區已有115家小企業入駐。”市經貿委園區處處長申海良告訴記者,園區內統一的員工宿舍、食堂、產品陳列室等至少節約了600多畝土地;專門為中小企業引進的財務服務公司,也極大地降低了他們的經營成本。
政策:開創平臺引導創業
“個體戶成長為企業后納稅額會增長十倍以上。”申海良指出,嘉興毛衫業科技創業園內的小企業90%以上以前都是個體戶,如今大多已“長大成人”,現在有有限公司11家、羊毛衫廠47家,剩余的也都在逐步轉型。去年,115家入駐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3.35億元,利稅總額達3017萬元。
據統計,與嘉興毛衫業科技創業園類似的創業中心在我市共有36個,截至去年年底,36個孵化器的總建成面積已達263.27萬平方米,其中標準廠房221.06萬平方米,容納了全市1208家各類小企業入駐創業,全年實現工業產值61.75億元,利稅總額達4.62億元。
申海良表示,今后將在科學規劃、產業定位、完善配套和創新營銷等方面引導創業中心建設,在未來兩三年內使全市達標孵化器達到40個。他說,市政府已出臺了對國家、省、市級科技孵化器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專項補助的政策,并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相應免稅。今后,將有更多嘉興小企業在孵化器里實現創業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