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駐滬領事館文化處處長倪波璐是藝術家出身,因此在上海乃至周邊地區的藝術空間經常可以看到他活躍的身影。倪波璐透露,僅他個人參與的文化活動從2006年到現在就有400多場。在華東地區,如果把商業和科技的交流加起來,有1000多場活動。意大利越來越受到關注,成為美好生活方式的代表,而意大利美食也成為中國的新時尚。日益密切的中意文化交流正在帶來越來越多創意產業的商機。
“上海當代”帶來契機
“上海藝博會國際當代術展”(簡稱“上海當代”),是由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市主辦的一個很有影響的藝術博覽會,參展商也因此獲得很大的成功。但根據倪波璐了解的情況,目前大多數人對意大利藝術還是不了解。因此有人希望組織更多類似的活動,比如義烏的副市長最近就來拜訪,希望意大利參加當地舉辦的文化博覽會,還留下了很大的展位。倪波璐表示:“類似‘上海當代’這樣的活動是很好的契機,讓大家有機會了解意大利人在組織大型藝術博覽會方面的能力。”
其實,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電影節是在意大利舉辦的全世界最大的活動之一。威尼斯雙年展是全球雙年展中資歷最老的。“近年來,當代藝術的雙年展上展示的不僅是美的,也是新的、千奇百怪的,給人震撼的作品,以此來傳達一種當代的觀念。難點在于,這么多藝術家把所有的技巧和方法都試過了,要再有所突破就很難。”在倪波璐的記憶中,意大利有位藝術家在50年代就創作過一個作品,一個名叫“藝術家的呼吸”的罐頭,在當時的雙年展上令觀眾嘖嘖稱奇,因此雙年展的策展人需要挖掘一些新東西。
設計創意的出發點應瞄準市場
意大利人一向很有創意,這個國家在設計、創作方面領先,有許多新的、美麗的作品,在意大利,整個國家就像是一個露天博物館。這得益于豐富的歷史遺產。倪波璐說:“我看到過一本中國的旅游手冊,稱意大利街頭隨時可以看到許多復制的藝術品。我想作者一定有誤會,以為這些漂亮的藝術品的原作一定很珍貴,不會就這樣放在大街上。殊不知這些就是原作。此外,意大利人也很善于吸收各種創新的元素,喜歡對世上萬物的形象作變形的處理。”
說到創意產業,倪波璐認為,意大利沒有開發創意產業園區的做法,但有創意產業企業的集聚區,只是那是自發形成的,并不是政府來安排的。比如他的家鄉馬凱省(Marche)就是著名的皮革產地。在意大利幾乎每個省都有藝術集聚區,而最有名的是博洛尼亞,每個月都有大型的活動,還有米蘭會展,大多涉及家居,佛羅倫薩則主要是服裝,都靈則是汽車。
倪波璐認為,“中國企業在意大利從事創意產業和成功不僅僅應局限于時尚產業。在諸如古建筑、古代文化遺存的保護等方面,意大利也有著許多先進技術,比如發明了保護古建筑表面不受酸雨影響的涂料,發明了保護大理石表面的涂料等。中國古建筑大多為木結構,中意可以合作發明保護木材的涂料,這些都會帶來很大的商機。此外,從清代起全世界都從中國買瓷器,但現在中國的高檔餐具卻不適合西餐。看來關鍵在于,創意設計的出發點是否瞄準了西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