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在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民營企業家“創業講堂”上的講話:
剛才柳傳志、王文京兩位企業家講了他們企業的發展歷程,以及他們的創業心得。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可以從他們的創業歷程中為自己今后的行動找到一些方向和感覺。改革開放30年,造就了一批富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柳傳志、王文京先生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我相信再過30年,中國還會不斷地在改革開放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涌現出更多的優秀創業者和企業家。我們開辦“創業講堂”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今后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包括在座大學生在內的所有中國青年,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大的成績。我相信,這必將被歷史所證明。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當前最緊缺三種人才。第一種是懂得并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法則,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的政府領導和公務員;第二種人才是科學家,中國需要大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能夠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起到骨干作用的科學家;第三種人才就是企業家,中國需要大量的企業家,中小企業家、大企業家都需要。今天的“創業講堂”就是給大家打開一個展現中國民營企業家全景風貌的窗口。
根據統計數據,我國每千人的企業數量處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也就是說企業數還是太少。設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是只想讓別人給自己發工資,而不考慮自己給別人發工資,那這個社會問題就大了。要辦企業,它是不是就那么難?今天的企業家給大家的一些啟示。困難會有,但并非是不可克服的困難,那么值得畏懼。
我總結他們演講的一個核心,就是要創業首先需要有一個理想,一個夢。當然,每個年輕人都是有理想和夢的,但是這個理想,這個夢是不是能夠變成現實,那就要堅持,堅持追求這個夢想,主要靠自己來創造條件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夢。從教育部統計的數據,2005年新的大學畢業生自己創業不到0.4%。北京是大學生比較集中的地區,2006年約有19.7萬大學畢業生,但其中自主創業的只有100多人,不到0.1%。當然這個數字不能夠說明全面問題,我也不贊成并不具備條件的多數學生,大學一畢業就馬上自己去創業。但是剛才講的兩個數字,一個是每千人的企業數非常少,另一個是這么龐大的大學生群體自主創業的人相對來講比較少,顯示出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就是中國的就業問題。自主創業就是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來充分地為國家解決就業問題,分擔壓力,同時也是為自己的事業和前途著想。
目前,我國每年要解決2000多萬人的就業,其中約有800萬左右的農民工。現在,我們也在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城里靠打工掙了一些錢,學到了一些技術,掌握了一些知識,也有能力或者有條件能夠回到家鄉去辦一家小企業,不僅為改變家鄉的面貌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還能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的事業。我們國家現在有1.5億多農民工,如果每年有幾十萬個農民工回鄉辦企業的話,這也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另外一個就業主體就是大學畢業生。現在大學生數量是越來越多,今年將近有600萬大學生畢業。勞動保障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在我國未就業的人口中,也就是有就業能力,但沒有就業的所謂失業人口中,大學生的比例不斷上漲,現在已經超過了15%。如果每一年600萬、700萬大學生進入社會,而不能夠充分地就業,就會形成一個非常大的社會問題。
目前,政府千方百計提供各種各樣的就業政策和措施。我們現在的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學生就業要轉變觀念,激發創業熱情,發揮創業智慧,使自己能夠適應這樣的形勢,這也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任務。特別是要到基層去,沉到社會發展和生產經營的第一線去,對于自己的成長進步都有非常大的好處。我是1967年大學畢業,由于十年動亂,當時我們在課堂里的時間不是很多,一會兒到農村學農去,一會兒到工廠實習去,一會兒下部隊去,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而在課堂讀書,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少了,有它的問題。但是,那一時期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接近社會比較多一些,了解學校之外的東西比較多一些,當他工作以后的適應能力,甚至作領導的能力就強一些。我們工作幾年后發現,六七、六八屆大學畢業生很多都較早地擔任了工廠或地方的領導。學生在學校里學的東西只是一個基礎,如果能夠跟社會實踐更緊密結合的話,可能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現在提倡大學生去當村官,這是非常好的方法和途徑。一方面中國的農村太缺人才了,另一方面很多大學畢業生為找工作傷透了腦筋,許多人在大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準備,大學生如果到農村去鍛煉一兩年,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能力與社會的實踐相結合,當一兩年村官,通過自己的知識和努力,使這個村的面貌發生變化,經濟發生變化,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不僅對造就國家急需的有用人才,而且對大學生自己的人生道路,提高能力,創造出自己的事業空間都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兩三年的時間,自然也不是荒廢過去的。一個人如果是一塊金子,就是埋在沙子里,只要陽光一照,就會閃閃發亮,關鍵是你要把自己變成金子,在學校里磨練,在實踐里磨練。而從大學里直接到機關單位去,可能會感覺到很多的不適應,因為你不了解社會的實際情況,提出的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和政策可能就不符合實際情況,甚至也發現不了真正的社會問題,沒有機會只能熬年頭。
成功的企業家都有理想,所忍受的困難和經歷的彷徨,并不是靠柳傳志總裁專業的技能才支撐下來,王文京董事長也不是靠他是財務管理的世界頂級專家來支撐過來,他們靠一種理念,一種信譽,支撐著他們克服了困難,最后取得創業的成功。希望同學們在國家大形勢下,在創業理念上,能有新的思維。不管到哪個單位去,如果有創業的理想和夢想的話,應該堅持。
我到溫州去,很多溫州民營企業家介紹,這里干活的很多工人就是溫州人,他們到我企業里來,干不到兩三年,肯定要出去辦企業。大多數溫州人的觀念就是要想當老板,先要睡地板。他們要錢沒錢,很多人上學也不多,但是他們有這個信念,邊學邊干,邊干邊學,使得三十年來溫州經濟和社會發展非常快。如果中國千千萬萬人都能有這個信念,每年能出幾十萬個企業家,那是一個什么局面?
現在,我國創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還有一些問題,但像剛才企業家們介紹的那種政策風險、社會風險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變。30年的改革開放,徹底改變了我們國家的面貌,開創了中國歷史發展新的篇章。改革開放給人民群眾帶來的,不僅是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對創造美好富裕生活權利的享有,民營經濟的發展正是廣大人民群眾不斷享有這種權利的生動體現。上世紀80年代下海,雖然已經得到政策允許,但像王文京董事長這樣大學畢業生還選擇當個體戶,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選擇戴紅帽子。因為個體戶是被人瞧不起的。現在不同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創業的總體環境好多了,法制也相應地健全起來,政府在支持創業政策的力度也加大了。黨的十七大報告已經明確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國家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創業的環境將會越來越寬松,成長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廣闊。我相信隨著進一步改革開放,中國年輕人心中的創業夢能夠更好地實現。我們舉辦創業講堂的一個目標,就是通過民營企業家成功的實例,點燃同學們心中的創業夢想。千千萬萬人來參加創業,我們的國家就必將出現蓬勃發展的生機,因此我們對年輕人
寄予了莫大希望。如果說,二十多年前,創業還是第一個吃螃蟹,那么,黨和政府現在已經為你們在前面開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民營企業家們也用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為你們的創業鋪路。創業的成功除了有理想,有基本的能力,還要有機遇,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創業的黃金機遇期。也許有時候你會失敗,但是在創業的征途上,更多的人是在不斷的失敗和不斷的創新中,實現著自己的創業夢想。柳傳志、王文京先生已經為你們樹立起這樣的示范。希望在座的同學都能夠從兩位企業家的創業歷程中,悟到實現自己心中創業夢的真諦,根據自己的理想和個人條件,選擇更多的就業方式,通過奮斗、通過創新創業、通過辛勤耕耘,去實現自己富民強國的理想,為祖國建功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