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八十年代初,社會主義的人民私自做買賣屬于違法行為,而不甘落后、貧窮的人士則在背地里偷偷的經營謀生(這是財富第一波,有膽量的人成為萬元戶,在那時是相當可觀的收入)。隨著改革開放(鄧小平在深圳蛇口畫一個圈對外開放搞試點,促使深圳成為中國第一個特區城市,而在當時從事房地產投資的朋友幾乎是一夜暴富,這是財富第二波),中國傳統保守的思想觀念也有了一個新突破,人民也從大鍋飯中走了出來——自力更生(企業上市免費發股至農村家庭,到強制分配,接受的朋友成了萬元戶、百萬富翁,這是我們沒機會接觸的財富第三波)。這些都是自中國解放以來的B2B雛形,而當時的供銷社處于G2C、G2B、B2C點到面的發展狀態。
既然有了買賣,我們就會想到發展,如何超越對手,你說這世界怪也就是錢在作怪。聰明人始終都在研究如何賺錢,經過幾波周折、探索,他們創造了改變人類生活習慣的理念——互聯網,所以也就萌生了現在的電子商務概念。
電子商務:
通俗的語言理解:我們可以從字面分拆理解其中含義,電子非IC、芯片之類的產品概念,這里指的意思是互聯網產業(財富第四波);商務即業務、生意、買賣往來,綜合起來的概念則是利用互聯網資源將企業產品展現在有需要的人群中,從而進行商務洽談、買賣合作。
電子商務針對賣買性質的不同,相關部門也做了統籌規劃,分為B2B、B2C、C2C、B2G等不同類別的交易性質。
B2B:business(商業)to bussiness(商業)
B2C:business(商業)to consumer(消費者)
B2G:business(商業)to Government(政府)
G2B:Government(政府)to business(商業)
C2C:consumer(消費者)to consumer(消費者)
……
電子商務1.0
從事電子商務最早的阿里巴巴算是其中一家,至少目前在全球有一定的影響力,當時馬云也是邊做邊探索,這個時期的電子商務還不是很成熟,綜合了產品買賣、論壇灌水、站內搜索等簡單的功能。經過幾年的探索及新起之秀的效仿,電子商務概念也逐漸完善,營造了經驗分享、企業誠信的安全交易環境,這個時期的電子商務也正是馬云所言——成熟期,所以有更多的后來者將它細分化,建立了專業的垂直電子商務平臺。
何謂電子商務1.0呢,正如web1.0一樣,在1.0和2.0之間掙扎,1.0成為了過去式,2.0現在進行時。1.0的區別之處在于它始終圍繞企業與個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的環境中成長、發展。我們現在看到較成功的電子商務平臺,無非是耳濡目染的幾家:阿里巴巴、慧聰、環球資源等,他們的經營理念是與企業為主,買家、賣家均為企業,也就是在這些平臺中牟取盈利手段賺取中間利潤是廠商。
當然電子商務1.0也包括淘寶、易趣這樣的C2C平臺,效仿B2B模式打造個人與個人的交易環境。
電子商務2.0
電子商務2.0的理念結合了電子商務1.0的所有優勢,在這基礎上建立博客社區(充分利用Web2.0模式獲取更多的用戶及拉動用戶關系。)僅此而已,打造一個強大具有粘性的電子商務平臺還需要一點突破——專業、專注。我們在現實生活常看到的店鋪種類繁多:有大型超市、小商店、專賣店等,大型超市類似于阿里巴巴綜合平臺,小商店則是后起之秀的作品(沒有足夠的資本運作),而專賣店則是電子商務2.0所具備的理念——垂直。服裝店、皮鞋店、被褥店都是賣專業的產品,除圍繞他們經營范圍以內,其它的都不賣。
其實從整個范疇來看,現在所有買賣合作都是以商家帶頭,也就是在這其中沒有真正打著個人品牌旗幟的專業網站來經營事業。前不久我們受到“財富第六波”熱潮的沖擊,現在逐漸多的個人開始通過互聯網在家創業,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理念,許多朋友沒有真正領悟其中的含義、價值,所以這些朋友與“財富第六波”熱潮失之交臂,背馳而疾。
電子商務2.0的理念是綜合垂直平臺+博客社區+個人品牌+個人創業為基礎而建立的網上導購銷售平臺。也就是說通過“財富第六波”趨勢發展個人事業時,首先是營造個人品牌,企業在阿里巴巴開店鋪經營三年可以獲得三年的誠信指數,而個人經營事業是從零開始,獲得他人的信任首先要建立人際關系、誠信關系、個人品牌關系、個人公關關系等,缺一不可。所以電子商務2.0經營的不只是產品,而是個人品牌,也是個人利用個人品牌創業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