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2008中國國際健身大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當天的北京從早上9點左右就烏云密布,大雨滂沱,但這絲毫沒能阻礙參展者的步伐,與展館外風雨交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館內熱烈的健身氣氛:琳瑯滿目的健身產品展示、專業的教練在指導人們使用健身器械的技巧、人頭攢動的健身俱樂部人員進行現場培訓、模特們在演示如何使用健身器械,還有各抒己見的健身產業論壇、動感十足的健美操表演賽,不僅展示了大眾廣泛參與的熱情,而且用健美操獨特的魅力營造了奧運賽場氛圍。無論是競技賽場,還是健身舞臺,每一個跳動的身影都洋溢著為奧運助威的喜悅之情。
全民健身意識與日俱增
從20世紀80年代健身產業由國外傳入中國至今,已經走過20年的歷程。改革開放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2008北京奧運會的臨近,中國人的健身意識與日俱增。此外,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飽、吃好在多數城市居民中已不成問題。據統計顯示,大城市體重超標的人已上升至30%,肥胖人口突破9000萬,10年后將可能超過兩億,中國人對肥胖的憂慮逐漸增大。由此,減肥訓練大受歡迎。北京一處減肥訓練營4年間招收了5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據說,學員們減掉的體重加起來達50噸。在這種勢頭的影響下,各地健身俱樂部近來還推出為肥胖兒童開辦的減肥夏令營。
此外,由于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大,許多收入較高的年輕白領也加入了健身的行列,在寫字樓、居民區附近,各種健身俱樂部星羅棋布。
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1年至2006年我國城市居民家庭體育消費平均水平從657.98元人民幣增長到1318.16元人民幣,增長了1倍多。健身已成為全民運動中最活躍的一部分。有專家指出,城市居民對體育用品的消費已經從低檔為主向中高檔方向發展,農村居民尤其是已經進入小康生活標準的農村地區,對中低檔體育用品的消費也將逐步形成新的需求。隨著農村地區收入的增加將使健身市場的潛力變成現實,中國健身器材市場的年銷售額將達1000億元人民幣,中國人對健康的關注正在形成一個黃金市場。
健身器材出口和內銷兩旺
專家預計,中國國內的健康器材市場規模保守估計約為50億—60億元人民幣。目前,我國已有眾多健身器材生產企業,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普通健身器械類型,中國企業都在生產,并為大量的境外品牌進行加工,中國制造的健身器材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約60%的份額,出口交易額達20億美元,出口已逐漸成為我國健身器材產業發展的方向。
2006年1-12月,中國體育用品制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15.37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24.61%;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497.4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24.2%;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8.21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18.62%。2007年1-8月,中國體育用品制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值383.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57%;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3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63%;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0.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66%。
奧運推動健身產業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2008北京奧運會所需的各類體育器材價值就接近1.7億元。中國目前體育用品一年的銷售額在300億-400億元。到2010年,中國體育用品產業的年產值占GDP的比重有望增至0.3%。在中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體育用品設施需求的拉動下,中國未來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