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日本經濟新聞》5月18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世界進入發展中國家投資的時代”,作者是該報論說副委員長??三。文章摘要如下。
世界投資的潮流正在飛速變化。次貸危機爆發后,是新興國家和中東產油國的主權基金向美國和歐洲的大金融機構緊急提供巨額資金。 同時,非洲國家之所以擺脫長期以來的經濟停滯,近年來開始出現快速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印度和中東國家的投資增加。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外匯儲備的六成以上屬于發達國家。而今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金磚四國”的外匯儲備總額已經超過了他們。這些新興國家,以及那些因資源價格高漲而出口盈余激增的中東產油國,正在迅速擴大其在國際投資中的份額。
在亞洲各國近年來新股上市過程中,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正在超過發達國家,成為主要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中東產油國的主權基金和企業、投資銀行等機構,正在迅速向印度、中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投資,扮演了過去日本和亞洲開發銀行的角色。
另一方面,對中東的直接投資也正在飛速增加。其來源除了發達國家企業以外,還有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和俄羅斯的企業。此外,在非洲,領先一步成為新興國家的南非已經開始向其他國家投資。
自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非洲國家長期陷于經濟停滯。但在2003年以后,他們卻實現了年均5%的凈增長。究其原因,原油和礦產資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及發達國家免除債務等都有一定作用,但也不能忽視直接投資迅速流入的效果。
最近,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科威特等國也正在增加對埃及、突尼斯、蘇丹等北非阿拉伯國家的房地產業、酒店業投資。在移動通訊領域,南南投資合作也在全面展開。
很多發展中國家表示,相對于基于援助的“南北合作”而言,更歡迎基于投資的“南南合作”。當然,在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之際,全球化經濟下的“南南競爭”也正在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