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的觀點,北川重建的意義不大。”郭華東說。
郭華東是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主任、國際數字地球學報主編,他們掌握的資料對抗震救災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根據衛星圖像顯示,2005年,茂縣還是一些菜地農田。三年之后,這里已經蓋起了小區。
郭華東介紹,當地山體都是沉積巖構成,表面的土質比較松軟,容易破碎,而且這塊地區地形都比較陡,因此地震能夠造成滑坡等災害。
就此次震災來說,除了滑坡等地質災害,還應警惕其他危險。郭華東說:“這次地震最嚴重的后果是水污染。隨著樓房的倒塌,設施的破壞,有毒氣體的釋放,都會對水造成污染。如果水流通暢的話可以流回去,如果不通暢的話,一些有毒氣體影響相當大。當地人怎么能夠喝到符合人類標準的飲用水也是一個問題。”
對于人類來說,成功預測地震仍然是一個難題。郭華東認為:“誰要是做成功了,就會拿諾貝爾獎。”
我國政府對遙感科學以及地震監測比較重視,地震監測也有很多特點。
但郭華東指出,真正在震災發生的時候,之前地表要上升或者下降,雖然理論上這些技術可以監測到,然而在現實的自然界里,有些地震之前沒有任何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