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韋杰夫今日訪華 中俄攜手拉動世界經濟 這是他就任總統后出訪的首個獨聯體外國家
俄羅斯新任總統梅德韋杰夫將于23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就任后出訪的首個獨聯體外的國家。專家認為,此訪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雙方將共同對兩國關系的未來發展進行戰略規劃。
俄中關系處于史上的最好階段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馬振崗認為,一個國家的新任領導人選擇首次出訪的國家具有深刻考慮,體現了其外交方針的重點方向。梅德韋杰夫此訪體現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高水平、特殊性、戰略性和牢固性。
在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共同關懷和培育下,過去8年間,中俄關系實現了快速、健康的發展。馬振崗表示,中俄兩國在夯實物質基礎和人文社會基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政治性框架已經搭建完善,雙邊關系在制度建設和具體合作領域等方面發展迅速,沿著持續穩定、日臻成熟的軌道向更廣泛、更深的水平發展。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丘弗林指出,俄中關系目前處于雙方交往史上最好階段,是國家間睦鄰互助關系的典范。這一事實促使雙方在更高水平上開展經貿合作。
統計顯示,中俄雙邊貿易額逐年攀升,從2000年的80億美元增至2007年的481億美元。
在經濟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自2007年起,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進入第二個十年,而2008年是中俄睦鄰友好條約實施綱要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專家認為,兩國元首此次會晤將對未來雙邊關系的發展做出戰略性規劃,就未來主要合作方向進行深入討論。
此外,一系列跡象表明,由于中俄兩國經濟實力的恢復,雙方合作不僅表現在傳統的政治和安全方面,也開始關注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開展廣泛合作。
“在世界經濟發展低迷之時,新興經濟體對整個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在這一背景下,中俄在此方面的合作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兩國元首此次會晤中可能會將該問題作為一個新話題進行討論。”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說。
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看法和合作引人注目。俄駐華大使拉佐夫透露,梅德韋杰夫訪華期間兩國將簽署一系列文件,并就國際和地區問題表達共同看法。
“這表現出中俄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共識很多。面對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兩國有意愿表達共同的看法并發揮建設性作用,參與解決國際和地區問題。”姜毅說。
丘弗林表示,兩國在一些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觀點,在聯合國及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密切協作。雙方提倡建立多極化世界,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贊同加強聯合國在處理當前沖突中的作用。
為中國震后帶來“心理支援”
中國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后,梅德韋杰夫是首位來訪的外國元首,媒體稱其為友好鄰邦中國帶來的一次“心理支援”。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俄政府迅速作出反應,向災區出動7架次運輸機,運送帳篷、被褥、食品、罐頭、大米及發電機等近150噸人道救援物資,成為第一個向四川災區捐助物資的外國政府,并迅速派出救援人員趕赴災區。此外,俄民眾也發起捐助中國地震災區的活動。新華社
新聞鏈接
韓總統李明博將訪華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2日宣布: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韓國總統李明博將于5月27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梅德韋杰夫:將強化中俄能源合作關系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訪華前夕,在克里姆林宮接受中國媒體的聯合采訪,回答了有關中俄關系等問題,期待中國之行取得充實和建設性的成果。
梅德韋杰夫首先就中國遭受的地震災害,向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表示誠摯的慰問。
談到兩國關系的發展,梅德韋杰夫指出,俄中關系水平不斷提升,目前處于最好的時期。在回答有關中俄貿易問題時,梅德韋杰夫說:“俄中貿易額不斷增長,我們的目標是年貿易額達到600億美元,然后達到700億美元,這一目標肯定能夠實現。”他說,當前的任務不僅要增加貿易額,而且要優化貿易結構,使貿易結構體現出俄羅斯和中國經濟的現狀,從而有利于兩國經濟的發展。他表示,俄羅斯關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經濟需要的產品已經與10年前完全不同,這對于俄羅斯也是一種動力,因此,俄羅斯需要發展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研究制造具有更高經濟和技術標準、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這種合作可以推動兩國經濟共同發展。
梅德韋杰夫表示,在俄中兩國合作中,21世紀不單單是俄羅斯提供初級能源和中國提供普通商品的時期,更將是兩國高科技合作的世紀,包括在航天、納米、造船、汽車制造等兩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一切領域進行合作。
梅德韋杰夫說:“俄中能源合作是兩國經貿關系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打算加強并發展這一關系。”他說,2007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能源 他認為,未來的合作將不局限于輸油管道的建設,還可包括建設煉油廠及加油站等。談到天然氣合作,他表示,分別從俄東部和西部石油產地向中國供氣的兩個項目都很有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