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99年實行黃金周制度以來,“集中式”休假催生“井噴式”消費熱潮。短時間內數以億計的人員大規模流動,帶來賓館、餐飲、交通等資源的一系列短缺。人們對黃金周“愛恨交加”,在品味“難得休閑”喜悅的同時,旅途的奔波勞累也令他們望而卻步。2007年,國務院對節假日安排進行了調整,“五一”7天長假改為3天小長假,增設清明、端午、中秋、元旦4個3天小長假。假日制度的調整對人們的出游產生了重要影響,引發了消費新變局。
新假期,新游法,新生活
“五一”3天假期,北京的張先生與妻女自駕車登泰山,賞日出,最后一天還體驗了淳樸的山區農家樂和水庫垂釣等休閑項目。“以往每年只有3個黃金周,好不容易出游一次,總是走馬觀花式地趕場。現在小長假多了,外出旅游有了更多選擇,3天假期安排得滿滿當當,卻沒感覺到奔波勞累。”張先生對半月談記者說。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五一”3天假期,山東省接待游客數量超過1000萬余人次,旅游收入67.8億元。其中,中短線游、近郊游、周邊游成為旅游熱點,長線游客數量比以往黃金周減少。
假期的分散使得居民出游變得常態化。山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魯仁說,休閑已經成了中國人重要的生活內容,中國人現在每年大概有1/3的時間在休假,從不會休閑到盲目休閑再到學會休閑,這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同時,游客的心態越來越成熟,休閑方式多樣化。山東省旅游局國內市場處處長王春生告訴記者,以往由于休閑時間少,且主要集中在黃金周,游客大多追求“到此一游”。小長假制度實施后,游客更加青睞講究旅游節奏、心情和旅游品質的“靈活游”。
新服務,新經濟,新期待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國、第四大旅游客源國,將形成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接待游客總量將達30億人次左右。假期的調整,民眾出游的常態化、多樣化,為繁榮旅游業、提速假日經濟提供了絕好機會。
各地旅行社迅速聚焦小長假,紛紛將中短線產品列為主打,專心做2~3天的“精品中短線”,收到了很好的市場效果。半月談記者從山東多家旅行社獲悉,今年清明、“五一”兩個小長假期間,旅游業務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都增長了50%以上。
隨著家庭游比重的增大,一種被稱為“小包價”的旅游新方式也應運而生。這種旅游方式介于團隊出游和單純散客游之間,一般不跟團,但由旅行社購買車票和安排住宿,旅游線路和項目完全由游客自己策劃。
眾多小長假均衡了旅游經濟熱點,給餐飲、購物等相關行業帶來了持續繁榮。對于餐飲業來說,“小黃金周”的含金量正在增加。他們針對普通游客推出的“滿意加驚喜”活動,以及針對家庭游市場推出的“送平安福、授平安帽、照全家福照片”等親情化服務,實現了小長假期間營業收入的快速增加。
同時,隨著自駕車近郊游的人流大幅增加,郊區餐飲消費也火起來了。在濟南市南部山區的各大景區,節日期間車水馬龍、顧客盈門,幾乎所有飯店都賺了個盆滿缽滿。由于假期縮短,“五一”期間沒空出游的人們還選擇了另一種休閑──逛街購物。
另外,小長假的增多也使游客對文化、娛樂、休閑以及社區生活服務的需求大大增加。泰安市旅游局局長程明介紹,泰安市充分挖掘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的豐富文化內涵,在今年適時推出民俗美食之旅、祈福朝圣之旅、文化修學之旅、工農業之旅、水滸文化風情之旅等特色線路,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的線路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