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礦業 不可忽視“軟實力”
cye.com.cn
時間:2008-6-2 10:10:58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趙正 我來說兩句 |
|
 |
|
去國外“淘金”!隨著國內資源日益緊缺,這也成為許多中國采礦企業心頭的夢。而要到海外去開礦和發展,特別是開大礦,競爭好礦則需要有更多的本領。
像罷工、勞資問題在海外投資中是很普遍的,但由于很多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忽視了這些“軟因素”,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導致海外投資出現意想不到的不適應癥。
“雖然這種軟實力的形成不是短期能夠做到的,但這種軟實力卻能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獲得長久的成功。”中外商通公司執行董事王育桑說。
礦業投資占據非金融類投資主體
在國內資源日趨有限之下,為了獲取戰略性資源及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國內一些企業紛紛走向海外,投資礦業。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3年,中國在海外采礦業的直接投資額為13.8億美元,占當年非金融類海外投資額的48.4%;2007年中國在海外采礦業的直接投資額就達到了97億美元,占非金融類海外投資額的61.9%。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企業的海外采礦業的投資,占據了中國企業海外非金融投資的主體。
中外商通公司執行董事王育桑多年來一直關注國內企業的海外礦業投資,他覺得中國企業去海外考察礦山,需要考察硬條件和軟條件兩大方面。
一般企業去海外投資礦業時需要考慮的決策因素主要有:所在國的風險、所在國的投資政策與投資環境、地質條件、開礦條件、人員條件、財務條件等。這些都可以看成是硬條件,相對明確,可以量化。
但除此之外還應該有軟條件:如對當地文化習俗的了解、理解與適應;對開礦社區習慣要求的應對;與當地居民的融合與和平相處的能力;如果是合資開采,還有與外方在管理、規章制度、規劃、人員使用安排等方面的融合與協調。
“中國企業對硬條件方面相對比較注重,也能充分了解情況與收集數據;但是對于軟條件方面則事先想得不夠,或不夠重視。”在王育桑看來,中國企業在一些軟實力方面則顯得不足。
目前,中國企業開發利用境外資源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企業在自主勘探開采與合資參股所占比重較小,還沒有做到像大型跨國企業那樣真正控制海外礦業開采中各個環節的主動權。“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公司在國際上的軟實力還不夠強,因而限制了信息的及時與較多地獲取,導致在與外方談判周旋時掌控能力的不夠,還不能自信地在項目管理方面駕馭與外方的合作。”王育桑強調。
不可忽視的軟實力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