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 昨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企業戰略與發展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余斌表示,美國次貸危機、災害、地產和證券市場的不穩定、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以及資源型產品的價格扭曲等五大因素令2008年經濟增長存在深度滑坡風險。另外,余斌認為,今年難以將CPI指數控制在4.8%左右,經濟存在過熱可能。 5大因素影響經濟增長
余斌在會上表示,從中國經濟周期運行規律來看,2007年是中國經濟周期在經濟擴張中的峰值,達到經濟擴張的最高點。2008年即使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經濟增長也一定會低于2007年。五個方面因素對2008年經濟增長產生影響。
第一,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的減緩。
第二,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對經濟的影響不利。以投入產出法做模型計算,南方雨雪災害對2008年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達0.9個百分點。
第三,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不穩定。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房地產相關產業達到60個,房地產業的下降一定會對經濟運行產生直接影響。證券市場價格下降同樣影響宏觀經濟,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財富效應,另外一個是由于證券市場不穩定導致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融資會大幅度減少,直接影響投資擴張的能力。
第四,經調研發現,很多企業面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這包括勞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升。
第五,資源型產品價格扭曲導致供不應求,可能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一方面,國外原油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國內維持相對較低的成品油價格,導致了油荒。更重要的是今年電力供給方面可能出現了問題。在山西大同的調研中發現,煤價上漲有三個原因,一是2003年以來火力發電能力基本增加了一倍,這意味著對煤炭需求增加一倍;第二從供給上來講,山西從去年開始,所有的九萬噸以上煤礦關閉,很多地方把關閉煤礦的數量提高到十五萬噸、三十萬噸;第三是鐵路運輸跟不上。這些原因可能導致今年出現電荒,現在很多企業開始啟動自備發電機組,但柴油又面臨供不應求。
“考慮到今年以來影響經濟增長的這一系列因素,有可能導致2008年的經濟增長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余斌表示。“中國經濟有剎車容易啟動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