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酒店泡沫未破 高星級酒店又掀投資潮
如家連虧使業界頻傳“經濟型酒店拐點”論,不過分析人士同樣預警高星級酒店在奧運后景氣度下滑的風險
在如家連續兩個季度報虧之后,另一個經濟型酒店品牌24K連鎖酒店日前甚至出現了因資金鏈斷裂而引發老板被拘的事件。然而,正當人們熱衷于討論經濟型酒店泡沫論,業內在一定程度上還陷入了虧損恐慌的同時,另一股潮流卻又開始逆勢而動。昨日,洲際酒店集團與銀聯電子支付宣布達成合作,向持有中國銀聯卡的用戶提供旗下所有酒店的在線實時預定支付服務,這暗示著該酒店已將數以億計的中國本地銀行卡持卡人“圈”了進來。分析人士指出,已經有眾多國際酒店巨頭及擁有大量資金的投資者悄然把目標瞄向了國內高星級豪華酒店。 經濟型酒店進入調整拐點
作為中國酒店業 “海外上市第一股”、國內最大的經濟型酒店連鎖品牌的如家,在連續兩個季度報虧之后 (去年第四季度凈虧損1520萬元后,今年一季度再度虧損5030萬元),被卷入了“經濟型連鎖酒店泡沫論”的漩渦中心。
而今年1月剛剛獲得石鼓資本4000萬美元融資的另一個經濟型酒店品牌24K連鎖酒店,雖然在上海多個黃金地段開設有門店,但日前突然傳出資金鏈斷裂、老板被拘的消息,這進一步讓經濟型酒店業陷入到一種虧損的恐慌中。
對于首季財報的虧損,盡管如家CEO孫堅堅稱,08年第一季度的經營利潤受到了匯兌、七斗星整合及大量新開業酒店的稀釋影響,但分析人士認為經濟型酒店行業正在進入一個調整的拐點。
據中國經濟型酒店網的統計數據,至2008年4月,國內經濟型酒店品牌達到58個,但其中只有七家的開業門店數量超過了50家,余下的50多個品牌開業酒店數全部集中在4至27家的規模。據悉,這些規模較小的企業盈利狀況并不好。
“經濟型酒店行業已經開始從最初的跑馬圈地、快速擴張階段進入到良性的整合階段,”招商證券旅游分析師蘇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濟型酒店經營門檻、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將造成一些規模較小的酒店受到競爭壓力面臨收購或者兼并,從而導致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品牌越來越少,不過行業標準也會隨之越來越高。蘇平據此表示,整個行業的前景還是很好的。
國泰君安酒店旅游行業分析師陳錫偉認為,從經濟型酒店出租率數據來看,市場需求依然存在,但由于企業不計成本地拿地,租金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由于競爭比較激烈,擴張速度太快,所以導致一些經濟型酒店陷入困境,面臨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