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浦東發展銀行(600000)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之一國際金融公司 (IFC)簽署合作協議,IFC將為浦發銀行提供5億元人民幣(約7250萬美元)的風險分擔機制,以支持浦發銀行為中國的節能減排項目提供總額達10億元人民幣(約1.45億美元)的貸款組合。
能源和環保合作亦是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主要議題之一。據了解,這項合作將有望每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350萬噸,相當于在中國每年減少行駛轎車25萬輛。
開發能效融資產業
該風險分擔協議是在IFC中國節能減排融資項目 (下稱“CHUEE項目”)二期框架下簽署的,所謂風險分擔機制是指對于加入能效融資貸款組合的所有貸款,由IFC承擔該部分損失。
浦發銀行是CHUEE項目下國內繼興業銀行和北京銀行之后第三家合作銀行,也是IFC第一家之前沒有任何業務往來也沒有投資關系的合作者。
“我們以前的業務往往局限在有投資關系的銀行。”IFC高級項目官員、中國能效融資項目經理徐秋文表示。IFC在興業銀行和北京銀行中均持有一定的股份。
IFC中蒙區首席代表MichaelIpson昨日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是IFC的業務重點。我們將通過開展培訓、技術援助和融資來支持節能減排項目。”
浦發銀行投資銀行總部副總經理謝偉表示,這項合作有助于減輕中國經濟增長的資源負擔,有利于學習先進的能效發展方法并培養相關專業人才。
他稱,在目前信貸緊縮的條件下,浦發將這10億元額度單列,并不包含在切分給各分行的額度之中,同時在相關考核上也做出特殊規定,以激勵分行在相關貸款的投放。
對于項目風險,徐秋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就目前狀態而言,合作銀行對于能效貸款都采用了有效的信用征集手段。項目的目標必須是那些既有節能減排潛力同時又能符合銀行篩選政策和準入門檻的企業。
徐秋文表示:“事實上,我們并不認為這些項的風險會和其他的貸款有多大的差別。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們還尚未發現任何一筆貸款出現問題或者逾期。”
能效貸款幫企業降低費用
CHUEE項目是IFC應中國財政部的要求進行設計,2006年由IFC、全球環境基金、芬蘭和挪威政府共同出資設立,是一個新型的基于市場化運作的解決方案,目的是通過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融資機制,為節能、清潔能源和減排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IFC既是一家發展機構,也是一家商業機構。“我們創建的融資模式已經證實,在中國各行各業的能效融資領域存在著可觀的商機。”MichaelIpson表示,一般貸款是通過提高企業收入進行還貸,而能效貸款是通過幫助企業降低費用,從節省的費用中還貸。
徐秋文表示,由于節能減排產業牽扯到很多技術難題,商業銀行必須評價其風險和技術成熟度,但對于銀行而言,在判斷一些新的節能服務模式的經營的可行性、項目的技術可行性方面并不成熟,這都需要外在的援助,而IFC在這方面優勢和經驗明顯。
IFC的能效融資其實早在1997年即開始在東歐推廣,2006年進入中國。IFC通過給合作銀行提供風險分擔機制、為市場營銷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援助,能夠使得客戶和能源最終用戶得到所需貸款、節能的項目服務以及技術援助。
截至2007年12月,CHUEE項目共37筆,總額達6.45億元的貸款獲批。CHUEE項目在六年的執行期內目標是完成50~100億元的能效項目融資,并在2010年前實現每年2000萬噸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