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報告建議中國漸進式提高油價,并加速人民幣升值
世界銀行19日發布最新一期《中國經濟季報》。世界銀行中國及蒙古局局長杜大偉及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在報告中稱,中國應該提高油價,加速人民幣升值。報告預測中國GDP今年的增長將達到9.8%,并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盡管已放緩至一個更可持續的速度,但依然保持強勁勢頭。世界銀行在今年2月曾作出2008年中國GDP增長9.6%的預測,并在4月初將這一增長率調低至9.4%。
漸進式提高油價
《季報》指出:“將燃油價格調整到能反映能源短缺的程度,對于實現經濟再平衡和減少扭曲是重要的。”杜大偉說,讓國際油價的變化能夠傳導到中國,對中國來說是有利的,有助于企業和家庭的節能,轉變經濟增長結構。
針對學界對于提高油價會加劇通貨膨脹的擔憂,杜大偉認為,油價調整沒必要一步到位,可以采取漸進調整的方式,逐步達到能夠能反映出能源稀缺性的水平。與此同時,讓人民幣升值,這樣以來,就不會加劇通貨膨脹。杜大偉說:“最重要的不是調價的幅度,而是政策取向,要讓企業和家庭消費者意識到油價上漲成為必然,從而改變他們的生產和消費習慣,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世行認為,中國的石油自給率達到50%,補貼成本壓力相對較小,但是燃油價格的這種安排所帶來的財政后果仍然很明顯。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以134美元/桶的價格計算,消費者2008年享受的油價補貼將達到3300億人民幣,占1.2%。
世行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說,即使這種財政負擔可以承受,仍有必要進行價格調整。他認為,低價格扭曲了需求行為,阻礙了需求對價格機制做出反應。能源是全球性的稀缺商品,因此需要高定價。《季報》給出的政策建議是:允許價格上漲,同時對消費者有針對性地進行直接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