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油價、電價之爭的結果水落石出。
國家發改委宣布,綜合考慮國際市場油價上漲和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從6月20日起,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液化氣、天然氣價格不調整。汽油和柴油的全國平均零售基準價分別由每噸5980元和5520元調整為6980元和6520元;上浮8%后的全國平均零售價分別為每噸7540元和7040元;折合每升約分別提高0.8元和0.92元。航空煤油出廠價格由每噸5950元調整為7450元。國家發改委發出的通知還指出,自7月1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
讓我們向能源股致敬,包括所有以煤變油的公司,他們贏得了勝利。同時,對于什么消費股、制造類股等表示同情,這些企業的空間越來越窄,除非他們早就開始不務正業,到西北挖煤,到城市商業銀行入股,否則,前景不妙。
筆者昨天提出,以做多大盤藍籌股對沖油價與流動性過剩風險,只過一天,我們的政策對沖法就兌現了。這不是什么神奇的預測——資本市場的預言家全是巫師,根本不足為訓——而是通過研究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得出的最自然不過的結論。
這次油價上調在性質上與以往沒有區別,發改委根據全球油價上漲的現實,綜合考慮社會壓力,做出上調油價的舉措。那些表面上的市場派要失望了,油價雖然上調,但并不像他們所希望那樣,由市場調控,仍屬管制之列。如果非要找出區別,就是以往每噸最多上調500元,而現在上調了1000元。
中國油價上調影響如何?受到中國提升油價的影響,截至北京時間6月19日11時,美國原油期貨下跌兩塊,到每桶134.67美元。中國需求的概念因為中國油價的上調略有淡化,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油價應該一步到位,直接以布倫特等三地油價為基準,使全球追逐大宗熱錢商品的熱錢徹底喪失希望?這就像當初人民幣匯率是否應該一步到位一樣,目前油價陷入了人民幣匯率悖論:如果一步到位接軌,中國制造企業與失業等問題將更為嚴重,如果不到位,熱錢就永遠不會死心。
油價上漲可能掀起新一輪的再分配運動,能源與能源概念股價會上漲,讓人顏面全無的股指暴陰會喘口氣。但未來情況難料,制造類企業處于緊縮與原材料上升的夾板之中,兩頭受氣。
溫州中小企業發表 《關于溫州中小企業目前存在的狀況的初步報告》,指出目前溫州3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有20%左右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的狀況,這意味著有6萬來家企業正面臨生存危機。許多企業選擇停工或半停工的企業正處于煎熬狀態。
這與筆者所收集的數據一致。在寧波等地,三分之一的針織企業破產,東部沿海多數紡織企業利潤在1%左右。從去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上升12%,融資成本上升12%以上。如果能源價格繼續上升,原材料價格同步上漲,市場將承受更大的沖擊。與在書房中設計產業布局的學者所設想的完全不同,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中國制造業仍然無法通過提價來擺脫困境,他們陷入產業鏈低端陷阱中無法自拔;中國最好的制造企業目前不過是傍歐美大款,生產別人的品牌產品。類似于中興通訊、華為這樣的企業畢竟是少數。目前能夠在資本市場游刃有余的制造企業,事實上早已涉足金融、新能源、房地產等產業,否則毫無前景可言。
政府有責任給制造企業以喘息之機,讓優質企業可以有并購重組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支付的成本。應該再次強調,政府必須放松對市場的管制,加息的同時,減稅放松信貸緊縮政策,以應對目前的難關。產業調整的結果是優勝劣汰,是加大產業提升的力度,而不是扼住產業發展的空間,讓制造業窒息而亡。
如果目前的高稅收、高利率、緊縮貨幣的政策持續下去,筆者對中國經濟將轉而持悲觀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盤藍籌股無法獨善其身,最終結果是滿盤皆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