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茶每年也能“泡”出1.2億元商機。昨日,黃陂區工商分局召開全民創業對接會,為該區5萬余畝蘆筍基地尋找“加工配套”商,呼喚創業人士前來“掘金”。
2003年,黃陂區開始種植“格蘭德”、“阿波羅”等綠色蘆筍,2007年實現總產值8000多萬元,“黃陂蘆筍”已成為武漢十大名菜之一。
然而,蘆筍種植量上去后,加工配套“短板”問題日益嚴重。據統計,2007年黃陂生產3500噸蘆筍,9成都是作為初級產品賣掉了。“其實蘆筍加工是一個富礦,除了蘆筍罐頭和速凍產品等常見加工品外,附加值更高的蘆筍茶,能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黃陂區工商分局負責人介紹。
黃陂區姚集鎮蔡店仙參蘆筍加工廠廠長丁朝輝介紹,生產一公斤蘆筍茶,需要鮮蘆筍340公斤,原料價格接近1000元,市場銷售價一般為2000多元。以該廠的生產能力,年產量約1000公斤,銷售額200萬元以上。
另外,去芽尖的蘆筍并沒有失去價值,可折價一半銷售給餐館,蘆筍茶的理論收益率在150%左右。
據了解,目前黃陂區經營范圍中有蘆筍茶一項的僅一兩家,年加工鮮蘆筍量不足600噸,據測算,如果黃陂蘆筍茶產業發展規模達到種植量30%-40%,市場空間將超過1.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