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體系不完整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體系還不完整,經濟激勵力度較弱,政策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差,還沒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王雪峰認為,“現在我們的新能源產業可以說是畸形發展,主要靠政府推動,對于企業來說,可能并沒有大家想像得那么熱衷!
王雪峰介紹,不少企業進入風電項目,僅僅是為了拿到經營火電等項目的“許可證”,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投入新能源的精力也可想而知。就拿太陽能光伏產業來說,即使是很多業內人士,可能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這么一個概念!币虼耍壳皟H靠政府推動是遠遠不夠的,“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良好的模式和機制,讓企業能在里面好好地生存!
技術是最大瓶頸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在現有技術水平和政策環境下,除水電和太陽能熱水器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外,大多數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成本高,技術水平較低,缺乏自主技術研發能力,設備制造能力弱,技術和設備生產主要依賴進口,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再加上資源分散,規模小,生產不連續等特點,因此在現行市場條件下缺乏競爭力。
廖翠平博士介紹,目前我國新能源走勢已緊跟國際走向,其中風能應用已呈現大規;,光伏產業全球靠前,小水電、沼氣應用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是,某些新能源技術還依賴國際技術。另外,海洋能、潮汐能等還處在初級研發階段,有的還在示范建站階段,未開始大規模應用;地熱能目前只用于旅游地,發電用得少。
廖翠平也認為,除了政策,新能源的發展一定要依賴市場機制,依靠技術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另一位分析師也說:“雖然說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財政補貼,但對企業來說,技術才是核心。目前,新能源的許多核心技術還掌握在歐美一些少數國家手里,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瓶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