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油價飆升增大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國際油價26日再創新高,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8月份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當天一度雙破每桶140美元大關,分別達到每桶140.39美元和140.56美元的歷史高點。自去年年底以來,國際市場油價漲幅已超過40%。分析人士認為,油價持續飆升,將使得全球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進一步增大。
從26日的油價行情來看,推高油價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輪值主席哈利勒預計,今年夏天油價有可能漲至每桶150美元至170美元;二是歐佩克成員國利比亞的官員表示,利比亞認為國際市場原油供應充足,因此正在考慮是否需要削減原油產量。
但分析人士強調,從更深層原因來看,油價持續攀升主要還是受美元貶值、市場投機炒作等因素影響。
首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降息導致美元貶值,進而推高了原油等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的價格。自去年9月份以來,為避免美國次貸危機持續惡化進而拖累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先后7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由5.25%降至2%。
由于國際市場原油期貨交易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一方面會增加原油期貨對于持有其他強勢貨幣投資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還會推動部分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者轉而買入原油期貨,以避免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
與此同時,市場投機炒作在推高油價中的作用也受到各方越來越密切的關注。歐佩克成員國的官員近來反復強調,高油價主要是受市場投機炒作等因素影響,并非供應不足。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眾多分析人士和能源行業專家的贊同。
據統計,2000年,“投機交易者”在紐約商品交易所所持原油期貨交易合約占該市場合約總量的比例僅為37%,但今年這一比例已大幅攀升至71%;而同期,“商業交易者”所持合約占該市場合約總量的比例則大幅下降。另據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報道,目前進入國際原油期貨交易市場的投機資金約有2600億美元,是2003年的20倍。
隨著油價持續飆升,各方越來越擔心,在美國次貸危機尚未完全結束以及全球主要金融市場仍在持續動蕩的背景下,高油價有可能使得全球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進一步增大。
本月16日,第八屆亞歐財政部長會議在韓國濟州島閉幕,會議結束后發表的聲明說,石油、糧食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威脅。此外,國際能源機構執行干事田中伸男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警告說,全球或將面臨新一輪“石油沖擊”。世界銀行本月10日也發表報告說,受高油價等因素影響,發展中經濟體通脹率普遍上升,今年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將從去年的7.8%降至6.5%。
本月22日,在沙特舉行的國際能源會議上,世界主要原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均認為,高油價對世界經濟構成嚴峻挑戰,無論是石油生產國還是消費國都應當加強溝通與合作,攜手破解高油價困局。分析人士認為,各方能否采取具體措施,促使油價回落,不僅關系到世界能源安全,而且也會影響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