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某種意義上,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改變著創業的思路和方向。我們在對近百例成功創業的經驗加以歸納梳理后,總結如下,希望能對有意創業的投資者有所幫助。
★行業一:彰顯個性
隨著市場環境的成熟和競爭的加劇,老老實實做傳統零售的空間已十分有限,幾年前流行的那種“跟風創業”更是已經鮮有市場。店鋪只有在追求個性張揚的努力中,才能吸引住顧客挑剔的眼光;只有擁有鮮明的個性化,才能使你的店鋪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在減少競爭的同時開拓發展空間。
目前在國內市場中,個性化概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商品個性化,主要是抓住時下消費者求變求新、標榜另類和時尚的特性,提供獨一無二的個性化商品;另一種是店鋪個性化,從文化理念入手博得消費者的認同感。
從這兩種概念劃分出發,有兩種個性創業模式值得借鑒:
首先,DIY類店鋪是近年來走勢較為可喜的一種特有形式,從陶吧、銀飾吧到紙藝吧、花藝吧等等,DIY開始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一般店鋪不同的是,這些小型手工作坊提倡“DoItYourself”甚至“Enjoyityourself”的新消費理念,其賣點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制作產品的過程,這正是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從而也為經營留下了很多可以創意開發的余地。
其次,便是以個性化商品為主打的店鋪,如做專做精的海報館、派對用品專賣等等,基本以提供具有獨特創意的商品,滿足一部分追求個人風格、品位消費者的需求。個性化商品雖需與眾不同,但并不等于標新立異,其定義部分趨同于“小眾市場”商品,如何把握兼顧獨特性與實用性的尺度,則顯得尤為重要。
需要提醒的是,走個性化路線,需要創業者有獨特的思路和品位,對創業項目前景有充分的前瞻和預期,在選料、進貨、銷售的過程中,更要注意保持原創的獨特性。此外,個性化項目普遍的一個風險在于流行時限不長的問題,當個性不再個性,創業者就應當機立斷,快速做出調整。
★行業二:健康環保消費綠色商機
健康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而且從現有市場開發狀況而言,尚處于起步階段,這對于創業者而言,可以開辟和挖掘的錢“井”并不難找。但是,若要以健康為創業賣點,門檻卻不低。創業者首先自己要有健康生活的理念,了解健康消費市場的最新動態,并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例如,如開食療餐館要略懂中醫和營養學,而且必須對員工進行適當的培訓,才能提供專業服務。其次,就前期投放資金量來看,以健康醫療業(包括藥房、中藥店或是藥妝店)為例,資金門檻都在300萬元以上。
因此,不難看到,雖然現在健康市場蠢蠢欲動,但比較浮于“健康”二字的表面,市場不規范,從業者參差不齊,其專業性、科學性受到質疑,也造成市場中鮮有主打健康的產業品牌問世。之于后來者,這也就留下了可供大展拳腳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