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減速伴隨著上市公司業績減速,在政策不犯錯導致經濟硬著陸的情況下,未來兩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因素是什么?以及業績增長的水平如何?這直接關系股票市場的投資基礎。
涵蓋中石油后,整體上市公司2008年1季度同比增速為16.6%。而2008年1~2月工業利潤增速僅為16.5%,利潤下跌的直接原因是石化和電力部門的限價,但這兩個部門的限價為其他部門的利潤增長提供了基礎,因此我們應該用更全面的視角去分析企業利潤增長。
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不高
2008年1~2月利潤總額增速低于銷售收入增速,顯示利潤率在下滑。而利潤率的下滑與企業的成本傳導能力密切相關。如果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內考慮煤電聯動,即使煤炭價格狂漲,而電力價格不上調,所有工業企業的總利潤是不變的,只是進行了部門間的分配。如果電力價格上調,那整個工業的利潤應該有增長。這也就是為什么一般來說PPI上升,整體工業企業的盈利水平也會提高。我們發現這一關系在2004年以前是有效的,但隨著政府在2004年和2007年、2008年度進行宏觀調控,需求和價格被管制,以及進口原材料的大漲,這一關系出現變化,甚至出現負相關現象。
從成本傳導來看,原材料價格指數>PPI>核心CPI,顯示中國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不高。從結構來看,原材料價格指數和重工業PPI的重合度較高,顯示重工業的成本轉移能力較強,而輕工業和核心CPI的波動幅度明顯小于原材料價格的變化,顯示中下游的成本傳遞能力相比更弱。
觀察近幾年數據,工業企業整體利潤增速和采掘業利潤增速呈反向關系,顯示煤價在內的資源品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無法順利傳導,只能壓縮中下游的利潤。上下游間的價格無法完全傳導,表現的結果就是上下游間毛利率呈一定的負相關關系。
需求下降直接影響企業盈利
上游和中游的銷售毛利率負相關性表現得比較顯著,上游資源品行業的盈利能力的增強是以中游行業的盈利能力下降為代價的。而下游行業,由于產業鏈條過長,食品飲料和醫藥等弱周期行業價格傳導規律不同,特征不是很明顯。
以中游行業累計銷售毛利率變動作為因變量對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做回歸分析,二者相關系數是-0.69,顯示上游資源品價格的上漲給中游加工制造業盈利能力帶來很大壓力。
價格傳導對利潤率的影響相當復雜。從2007年中期開始,中國的各項生產要素的價格都在加速上漲,包括勞動力、資金(利息)、原材料、土地、環保。如果下游需求高漲,成本完全可以傳導,整體企業盈利水平不受影響甚至有所提升。
但一般來說,隨著價格的上升,需求在邊際上有所下降,而且一般是彈性最低的必需品價格上漲最快占比提升最大。更重要的是高通脹使政府進行宏觀緊縮,降低全社會的需求,導致成本傳遞能力下降。而且政府還會直接進行價格管制,以平抑物價。
從2008年初的數據來看,需求尚未對盈利產生重大影響,更多的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價格管制導致電力、石化等行業的盈利增速為負。考慮到經濟減速,需求下降的問題可能在2008年下半年有所凸顯,這對企業盈利直接產生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