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基調樂觀,專家稱不必擔心中國經濟基本面,宏觀調控重點應放在金融
“全年GDP增長10%沒有問題,CPI可能維持在7%左右。”昨天中午,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張曉晶說,得出上述預測的、由社科院專家集體撰寫的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分析報告已經呈交國務院,報告基調樂觀,“這是很有分量的一個報告。”
報告基調樂觀
對于下半年宏觀經濟的走勢,理論界目前存在兩種極端心態,一是積極樂觀;一是過度悲觀。悲觀心態直接源于目前的一些經濟現象,比如通脹壓力加大、企業成本上升、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等。這些現象與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
張曉晶從出口、投資、消費、奧運四個方面解讀了下半年宏觀經濟的走勢,以及決策層的頻繁調研對下半年宏觀經濟的影響。
“不用擔心出口。”張曉晶表示近期決策層調研的重點就在于金融和出口,而實體經濟層面主要涉及出口。出口雖然有所減少,但不會打破中國經濟平衡增長的局面。
在談到投資時,張曉晶分析,上半年的投資熱潮受到雪災、地震、越南危機等突發狀況的影響,大家對下半年經濟有下滑的預期,所以投資熱情又起來了。即使房地產投資下滑,但別的項目可以上,地方很多項目都投資過熱。
“消費在增長,財產性收入在減少。但財產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例很小,其下降對總體收入產生不了太大影響,所以決策層調研的重點沒有放到投資和消費上。關鍵在于金融能否改善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下滑,銷售大幅度下降的局面。”
張曉晶透露,現在上層正在做周密的部署,政府有可能出臺一些政策來防止系統性危機的發生。比如在按揭貸款中,對于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的風險,政府會采取一些務實的措施來緩解緊張的局面。
近期中央將召開針對調研結果的會議。張曉晶認為,調研結果將會對具體措施產生一些影響,但基本的調子不會改變。政府主要還是關注市場對抗經濟波動的能力,如果下滑得很厲害,政策自然會給予優惠。“但中國不需要大的調整就能保證10%的GDP。”張曉晶再次強調。
張曉晶認為,中國不會遭遇“奧運蕭條”。因為中國經濟增長中奧運因素的帶動作用不大,再加上過去五年全球經濟增長好的背景,奧運因素的影響就更小了。而北京的GDP只占全國的3.6%,所以,不要把奧運會影響夸大。如此看來,奧運之后經濟下滑一說就自然不攻自破了。
“這四個因素加到一起,沒有理由擔心中國經濟基本面。”
在談到股市、房價下跌對宏觀經濟面的影響時,張曉晶認為股市、房價和實體經濟沒有直接關系,但是金融市場的風險會傳導到實體經濟,“中國現在也擔心這個風險,但我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問題。”
宏調重點應在金融
“我很樂觀,但下滑的風險是有的。”作為國務院的智囊,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室最近經常開會討論宏觀經濟形勢。張曉晶說,開會時他總是愿意提醒大家關注經濟的不確定性。
“經濟會不會過熱,經濟會不會大幅下滑,次貸危機有什么影響我們至今沒有定論。”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應該說還處于觀望階段。中國經濟未來實體層面不用太擔心,應該更多地關注金融層面。今年,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房價都有大幅度下跌,據權威數據顯示,1~5月份城市房屋銷售量同比下降7.2%,而上年同期則為增長16.8%,在此情況下,金融應發揮其積極作用。
據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周二表示,中國當前處于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而且要充分意識到通脹壓力可能會因經濟轉型的推進而長期化,短期內不宜匆忙放松貨幣政策。他建議政府出臺更積極有力的財政政策,包括實施減稅、加大向低收入群體補貼力度促進和扶持企業的技術進步等。該報道稱,包括巴曙松在內的多位經濟學家參加了國務院召集的會議。同時,巴曙松還認為,必須關注資本市場調整可能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
發改委:上半年經濟增速正常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昨日說,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在正常區間。
張平在此間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上說,我國經濟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和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上半年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但符合年初確定的宏觀調控方向,仍屬于平穩較快區間。
張平同時也指出,當前保持經濟繼續平穩增長、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壓力很大。在這種背景下,宏觀經濟研究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同時宏觀經濟研究也有了更廣闊的施展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