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球城市競爭力 2008全球城市競爭力
東莞入圍近五年發展最快城市
“東莞奇跡”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眼光。第五屆城市競爭力國際論壇昨日(27日)在揚州發布了《2007-2008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東莞與包頭、呼和浩特、煙臺等城市一起被《報告》列為近五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在最具競爭力城市排名中,香港位列第26名,上海第41名,深圳第64名,北京第66名。
《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倪鵬飛博士與美國巴克內爾大學彼得·卡爾·克拉索教授牽頭,多國學者攜手研究完成。本次報告使用了GDP的規模、人均GDP、跨國公司的勞動指數、專利申請數、價格優勢、人均增長率等9項客觀指標對全球500個城市的競爭力進行研究。
在近五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20個城市排行中(統計區間為2001-2005年),中國城市占了15席,占了75%.其中東莞和包頭、呼和浩特、煙臺等列為近五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東莞排名第四。這20個城市依次是:包頭、呼和浩特、煙臺、東莞、巴庫(阿塞拜疆)、中山、惠州、濰坊、蕪湖、瑪瑙斯(巴西)、威海、合肥、多哈(卡塔爾)、日照、南昌、維拉克斯(墨西哥)、鄂木斯克(俄羅斯)、淄博、深圳和蘇州。
全球20強亞洲占3席
全球城市競爭力研究項目組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住房與城市經濟研究室主任倪鵬飛研究員介紹,從2006年起,由中國、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8國城市競爭力學者組成的全球城市競爭力研究項目組決定,每兩年發布一次《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首次報告在成都發布。
倪鵬飛介紹,首次競爭力報告中只對全球110座城市進行綜合比較和排名,這次驟增至500座,項目組還對全球150座城市進行了重點分析,對其中的10座最具競爭力城市特別進行了案例研究,本次報告共使用了GDP規模、人均GDP、地均GDP、勞動生產率、跨國公司落戶數、專利申請數、價格優勢、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率等9項指標,對全球500個城市的競爭力進行測度。
報告發布,全球綜合競爭力前20名的城市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巴黎、華盛頓、洛杉磯、斯德哥爾摩、新加坡、舊金山、芝加哥、多倫多、首爾、波士頓、圣迭戈、奧克蘭(美)、赫爾辛基、馬德里、維也納、費城、休斯敦。前20名都是經濟規模、發展水平、科技創新、經濟控制力最強的城市,其中北美10個、歐洲7個、亞洲3個,這也權威地表明全球城市競爭力最強的區域依次是北美、歐洲和亞洲地區。
京滬深排名大幅攀升
中國共有59座城市入選500強,其中座次最靠前的5座城市為香港(26位)、上海(41)、深圳(64)、北京(66)和澳門(78)。記者了解到,經濟增長前20名的城市主要為中國城市,在一些局部指數排名中,中國城市都有不俗的表現。跨國公司落戶指數前10名中,北京、上海分列第9、10位;產業結構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中,臺北位列第8;人力資源競爭力前20名的城市中,北京排名第16;軟件環境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中,香港位居第3;全球聯系競爭力前20名的城市中,上海排14,香港17;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根據創新性、可持續性、可借鑒性的原則選取全球十個最成功的城市進行案例研究,中國占據兩席,分別為深圳和揚州。
令人矚目的是,和兩年前的排名相比,中國城市尤其是中國大陸一線城市的排名大幅攀升。上海從兩年前的第69位躍居第41位,北京從第70位上升至第66位,深圳由第73名變成第64名。兩岸四地城市中,澳門從第80位進為第78位,臺北、香港分別由兩年前的第48名和第19名下滑至第112名和第26名。
最具競爭力港深分列26、64位
《報告》評選出的最具競爭力的前20個城市分別是紐約、倫敦、東京、巴黎、華盛頓、洛杉磯、斯德哥爾摩、新加坡、舊金山、芝加哥、多倫多、首爾、波士頓、圣迭戈、奧克蘭、赫爾辛基、馬德里、維也納、費城、休斯敦。香港處在第26名,上海是第41名,深圳第64名,北京第66名。深圳和揚州還因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成就突出,被列入十大案例城市。
從《報告》來看,前20名的城市主要是全球的經濟中心和科技中心,歐盟和美國入選城市最多。亞洲的一些城市也表現較好,韓國首爾也進入了前20名。全球城市競爭“寡頭壟斷”的格局比較明顯,經濟規模最大的10個城市占500個樣本城市GDP總量的27%。同時,全球城市收入水平空間分布不均,世界經濟核心區一些頂級城市越來越強,與其他城市差距越來越大。世界經濟邊緣地區一些落后城市進一步衰退。
“全球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倪鵬飛在論壇發言中指出,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使得城市不僅是全球競爭的平臺,也成為全球競爭的主體。為此,政府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城市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提升城市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