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影響,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離開工廠選擇了自主創業的道路。記者在重慶調查發現,農民工在從“打工仔”向“小老板”的身份轉換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障礙和問題,而專業化的農民工培訓正在為創業農民工提供“軍師”服務,在尋找創業項目,克服心理障礙,熟悉政策環境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受到農民工的歡迎。
“創業并不一定要10萬元錢才能開始”
如果一個農民工想創業但只有300元的啟動資金,他能實施哪些項目?創業培訓老師能夠給農民工學員的具體答案是至少21個以上。
在重慶渝中區臨江門街道組織的一堂農民工創業培訓課上,創業老師張耀輝向農民工學員出題:如果你們只有300元的啟動資金,你能干什么項目?每個學員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經過歸納總結,大家計算出能干的創業項目竟在21個以上,包括賣涼蝦、擦皮鞋、賣早餐、擺報攤……
想著只需要300元就能實施這么多創業項目,重慶南岸區的返鄉農民工熊波有些心動,他給記者算了一下:“以賣涼蝦為例,置齊原料、貨架、推車的成本大概在250元,一碗涼蝦的成本只有0.2元至0.3元,市場價一般在每碗1元至1.5元,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掙100元錢應該沒什么問題。”
商機無處不在,關鍵是要善于發現!這是記者在重慶很多農民工創業培訓課上經常會聽到的一句話。重慶江津區永興鎮的農民工曾培永似乎受到了啟發:現在豆漿機很受市民的歡迎,如果能買三臺豆漿機擺在街面上,早上專門為上班族打豆漿,既快捷又衛生,前期投入不會超過1000元,后期成本基本為零,以每杯豆漿1.5元計算,每天平均銷售50杯,不到一個月就可以收回成本。
“能否為農民工創業解決實際問題,是培訓能否受歡迎的關鍵。很多農民工對自主創業都有一種恐懼感,怕找不到商機,怕找不到市場,怕經歷失敗,要通過培訓消除這種恐懼。”第五屆中國青年創業獎獲得者,重慶創業培訓師魏欣說,很多農民工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認識到,創業并不一定要10萬元錢才能開始,有時候100元錢也能讓自己的事業起步。資金低密度,技術低門檻,市場低風險的“三低”項目就應該成為農民工創業的主流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