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從來沒有像今年這么失落過,因為在一場關系到飯碗的戰役中被莫名地擊敗——他們被解聘了;很多人也沒有像今年這么迷茫過,因為他們躊躇滿志地奔波于各大戰場,但找不到施展本領的機會。這場戰爭關于就業,關于飯碗,關于尊嚴。
一份工作,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穿衣吃飯、理想實現,也包含了家人、朋友熱切的目光,甚至關系到社會的安危。2009年的就業比往年承受著更多的東西,中國政府還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經歷民生大考。因為,如果中國2009年的城鎮真實失業率,達到14%,對很多人來說,絕對是一場噩夢。
危機之下,嚴峻的就業形勢
現今,面臨既將臨近的2009年黑色七月,又將有大批未經社會歷練的大學生即將走入社會,使得原本緊張的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甚至有大學生為了能夠就業,不惜給招聘單位負責人下跪。在此情況下,國家緊急出臺了四萬億的救市計劃,意在在穩定民心,拉動內需,為更多的民眾創造成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配合中央救市計劃出臺了各種相應政策,來幫助失業人群和大學生初就業。
據筆者觀察,各地就業政策的核心在引導創業。而作為中國第一大勞務輸出省四川,在通過開發新興公益崗位和加大投資促進就業的同時,還在改善創業環境,支持自主創業,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等多方面建立了相關扶持機制,來力保引導創業的成功。而同樣為勞務輸出大省的湖南,也出臺了扶持創業的相關配套措施,為創業者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減免相關的費用等等。可以說,在國家大力救市拉動內需的2009,危機與良機是同等并存的。
中國有句古語“亂世出英雄”說得不無道理。危機就是最大的機遇,關鍵還是如何把握時機。因為,如果能把握好時機,那就可以趁勢而起,成為英雄造就一番偉業。如果錯失良機,就可能抱憾終身。當然,創業并不是那么簡單的。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如果盲目地創業,那就難以成功。所以,創業者首先應該學會審時度勢,選準創業的機會。
電子商務,危機之中的創業機會
筆者記得溫家寶總理在博鰲論壇上說:希望是一盞明燈,給予我們方向,永不熄滅。那么,創業的希望在哪里呢?回首2008年,相比其他產業,互聯網產業的增長尤為喜人。而在互聯網產業中,電子商務的增長表現又是最為強勁。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的總交易額突破了3萬億元,增長幅度較2007年增長了40%,讓眾多互聯網從業人與企業在不景氣的金融風暴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商務部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前些日子在福州也表示,金融危機為我國電子商務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由此可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危機之下眾多創業者的希望明燈。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希望的明燈,也看到了他為我們指明的方向,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循著光明而去呢?對于很多人來說,或許對互聯網,對電子商務都不甚熟悉。因而,會有很多人認為,這樣的機會不是留給我的。咋聽之下這話也不無道理,但細想一下,我們不難發現“機會”其實不是專為某一個人準備的,而是為愿意和敢于抓住機會并創造機會的人而準備。
以古時三國時期為例,劉備之所以能夠與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那不是因為機會沖劉備而來,而是劉備敢于抓住并創造機會。通過桃園三結義,通過三顧茅廬、通過連吳抗曹、通過巧借荊州等種種努力,使自己從一個文不能達天下,手又無縛雞之力的草鞋匠,卻后發治人最終崛起為一方諸侯。分析劉備的成功,那就是善假于人,也就是能夠借助別人的幫助。但凡成大事者,必要是即善于管理又能運用外力,以借勢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