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普遍喊難 創業環境期待更多改變
山西去年首次將大學生納入創業培訓范圍,但真正實現創業的鳳毛麟角
大學生創業難點究竟在哪兒?
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將目光投向自主創業,這無疑是就業觀念上的一大進步。然而,在日前山西舉辦的首屆大學生就業節上,記者了解到,最終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卻為數寥寥。其中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大學生的顧慮和疑問幾乎相同。
創業培訓吸引力不夠
山西去年8月出臺《關于實施創業就業工程的意見》,首次將大學生納入創業培訓范圍。半年時間已過,大學生參與創業培訓的仍然為數甚少,真正實現創業的更是鳳毛麟角。目前,除了畢業后的大學生可以參加培訓外,政府還鼓勵高校按國家和省里的培訓要求,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創業就業培訓。凡培訓合格者,發給培訓合格證書,給予學校職業培訓補貼,這種做法在全國尚屬首創。
目前,山西共有149個培訓機構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去年,全省共舉辦創業培訓班1085期,培訓學員32541人。其中,大學生學員8786人,約占27%。同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對全省創業培訓后已滿6個月的4881名學員進行跟蹤回訪,1123人已開辦了自己的企業,占培訓人員的近1/4。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估算,8786名大學生當中,大約有2100人當上了“小老板”。
然而,根據省教育廳等部門的綜合數據,去年,山西沉淀的高校畢業生以及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超過20萬人。這樣一對比,上述經過培訓而創業的大學生顯得寥寥無幾。據了解,2009年第一季度,全省開展的創業培訓當中,大學生學員占到22%。但多數大學生對一些就業的初級培訓并不感興趣,或者是培訓的專業不對路,感覺短期培訓沒有吸引力。
環節門檻設置應放低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實施,目前工商、稅務等部門行政效率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大學生創業能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但在貸款、培訓等環節仍然設置了較高的門檻。
最近,在太原市工商局小店分局,記者以大學畢業生的名義咨詢時,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針對大學生專門設置了“綠色通道”,辦手續的時間更短。太原市地稅局辦事大廳工作人員也表示,只要手續齊全,一般3天內就能拿到稅務登記證,如果確有急事,可以通過“綠色通道”最快一天就能辦好。工商部門還表示,對高校畢業生申辦高新技術企業(含有限責任公司)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萬元,如資金確有困難,允許其分期到位。據了解,工商部門免除工商管理費,地稅部門減免營業稅等政策也都能得到落實。
一位銀行貸款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控制風險,省內多數銀行都沒有創業貸款項目,對于大學生貸款申請,目前只能進行抵押貸款。在省城郵政儲蓄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搞個體工商戶無抵押貸款活動,但必須開業在3個月以上,而且需要有兩個商戶做聯名擔保,貸款利息也相對較高。創業貸款等政策并沒有得到落實。
此外,一些免費培訓程序過于繁瑣,也限制了大學生創業的意愿。據太原市創業培訓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大學生想免費參加創業培訓,應先進行失業登記。如未落實工作的大學生,應先到社區開具失業證明,到就業管理機構進行失業登記,領取就業失業證,憑證報名,培訓期限是10天。“如果我有工作,要想參加培訓還必須先辭職!”一名大學畢業生表示,這些政策過于限制大學生創業,很多人無法完成。
創業環境期待更多改變
數據顯示,今年山西省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6萬余人,就業工作任務艱巨。但連續幾年,山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卻遠遠低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就業觀念仍需改變。5名貿易專業的大學生準備畢業后合開一家公司,但遭到了家長的一致反對,其中包括本身就是企業老板的家長。由于受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許多家長不支持孩子創業,怕他們吃苦,怕孩子當“小老板”說出去不好聽,寧肯讓孩子在家閑著。另外,大多數學生局限于本專業知識,即使有創業的想法,卻沒有相應的社會經驗,企業管理經驗缺乏,也使得學生創業項目的風險加大。
扶持政策仍然滯后。以山西為例,早在2005年就出臺了《山西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內容包括減免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費、管理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3年等具體規定。但大學生們反映,這些規定真正落實起來程序繁瑣且非常艱難,一些“優惠”已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創業新形勢。
啟動資金困難。記者了解到,目前山西雖然有針對大學生創業專門的資金扶持政策,比如創業基金、小額貸款等,但是落實起來很難。大學生創業的啟動資金多數要依靠家庭或同學拼湊。而這種現象,在全國的許多地方都普遍存在。大學畢業生侯煜和李娜自主創業,在農村租了大棚種草莓,初期投資是10萬余元,全部是家里提供的。搞了一年,發展仍然急需資金,他們到處尋求政策支持,跑遍了所有部門,一個部門一種說法,最后也沒貸出一分錢。他倆無奈地對記者說,政府文件說支持大學生創業很到位,但是具體落實很難。
專家呼吁,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應該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給予更有力的支持,提供更寬松、更易操作的環境和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