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妍,26歲,1300多億身家,新鮮出爐的女首富。2005年,她在父親安排下進入碧掛園擔任采購部經理,并參與制定發展戰略,此后成為持有碧桂園70%股權的執行董事。
馬云是新經濟的代表人物,他創造了一種新的網絡經濟模式,幫助眾多中小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走上了全球化之路。在中國互聯網業,馬云是一個異數:不懂技術,不懂管理學,沒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的背景。
蔣錫培是第一個以私營企業家身份參加黨代會,成為中共十六大代表的人。
柳傳志可說是知識型創業者的典范,20多年中關村商海沉浮,長途跋涉之后,領跑者依舊是他。1984年,在中科院干了13年的柳傳志“憋得不行”,決定下海,這一年他40歲。最初的日子里,他在中科院門口擺攤,兜售電子表、旱冰鞋、運動褲衩和電冰箱,滿腦子想的是手下20多人的吃飯問題。
李書福以一個白手起家者的精明、一個草根階層的無畏、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執著,一路闖關,突破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重禁區,終成民企造車第一人。他被稱為汽車瘋子,他以完全外行的姿態擠進一個絕對專業的領域,然后以離經叛道的方式打破所有的游戲規則。面對中國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他情真意切:“吉利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
轉換于“中國首富”和“中國首負”之中,史玉柱完成了對企業家精神的定義:執著、誠信、勇于承擔責任。用東挪西借的4000元錢,以及耗費9個月心血開發出來的M-6410桌面排版系統,史玉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創業的征程。用打時間差的方式做廣告,用牛氣沖天的目標去辦公司——“我辦的公司要成為中國的IBM!弊罱K,他以一個家喻戶曉的保健品牌腦黃金,成長為一個商業“巨人”。
在中國的私營企業家中,溫州老板林圣雄不是最富有的,卻在慈善事業上傾情投入——他捐資2億元,第一個實現援建百所希望小學的夢想,是名副其實的希望工程個人捐款“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