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成歸來,精通法語、英語兩門語言,“80后”女孩楊華麗沒有選擇做“白領”,反而一門心思地當起了“菜農”……
這是一個樸實、自然、直爽的女孩子。處在最為愛美的年齡,但穿著十分樸素;雖然是留洋的女碩士,但和地里勞作的農民沒有一絲隔膜;精通英、法兩門外語,但卻在田間地頭干得津津有味。
【新聞背景】
近年來,一大批有志青年不做“白領”做“農民”,回到農村開辦合作社,創辦農業企業,從事農業現代化管理工作,成為了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他們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青年農民”,而是建設新農村的一支嶄新力量―――農業產業化工作者。
在日前召開的上海郊區農村共青團工作推進會上,包括本文主人公楊華麗在內的一批優秀青年典型受到表彰。
【勞作】
用“辛苦”換來“幸福”
“這個小姑娘就是昨晚電視中見過的,她還是留學回來種菜的呢,買他們的菜放心。”一次,楊華麗所在的公司參加全市的迎春農產品大聯展,楊華麗面對上海電視臺生活時尚頻道的采訪鏡頭,介紹了公司生產的孢子甘藍。節目播出第二天,就有許多市民光顧展位,他們看見楊華麗,既驚奇又親切。市民送上的“種菜的”這一稱呼,楊華麗欣然接受。
2006年9月,學成后的楊華麗謝絕了法國一家公司的留用。回到上海,沒有像絕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憑借著外語優勢到市中心高檔寫字樓里謀取一份令人艷羨的跨國大公司職員的工作,楊華麗選擇了現在的公司。初來乍到的楊華麗跑遍了公司所有的蔬菜生產基地,建立田間檔案,制定標準化管理細則。一年多后,她升任總經理助理,被委以全面負責公司農業生產的重任。
“光西紅柿的顏色形態就有紅、紫、黑、五彩、迷你、葡串等,它們的生長習性、營養價值、烹飪方法各有不同。”對于地里的作物,楊華麗如數家珍。在地里干活的工人一臉喜悅地告訴楊華麗,新引進的蔬菜品種長勢很好,她一臉笑容。日常之中點點滴滴獲得的知識和成果就像清晨的露珠和令人沉醉的鄉間晚風,讓快樂始終縈繞在她心頭,恬靜,愉悅。
考驗,也會時不時地跳出來。不過,花費一番工夫,完成挑戰后,是更大的快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公司承擔了奧運會足球賽上海賽區的特供蔬菜任務。從當年5月份起,公司位于浦江鎮的1500畝蔬菜基地就成了楊華麗工作的重中之重。7月29日起到8月22日,公司為中外記者下榻的賓館和為奧運工作人員提供盒飯的食品公司供應新鮮蔬菜。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每天凌晨4點,楊華麗就早早起床,駕車從七寶住所趕往浦江鎮,此時城市還在睡夢之中,鄉間則是一路蛙鳴。晚上,當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時,田野早已籠罩在黑暗之中,城里的華燈早已亮起。天天如此,因為疲勞,她的體重一下子減少了6斤。累,但是也幸福著呀―――“哪個畢業才兩年的年輕人能夠獲得如此好的鍛煉機會?搞農業照樣也有好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