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農民工“返鄉潮”已經過去,大部分農民工已經進城重新就業,但是仍然有很多農民希望回鄉創業或者就業。其中通過對廣東、四川、山西以及河南等地農民就業意愿的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已婚農民工中,男性大多希望返鄉創業,女性則傾向于返鄉就業。
男性打工者之所以愿意回鄉創業,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基于家庭穩定與長期發展的考慮,希望能夠獲得穩定性較強的工作。而在城市務工風險太大,隨時有失業的風險,而且沒有住房,心理壓力較大。另一方面他們在城市處于一種邊緣人的位置,缺乏生活的幸福感和主體感。而他們的“根”仍然在家鄉,他們雖然常年在外務工,但是家鄉有土地、有房屋,可以成為他們休憩的港灣。與他們一樣,女性打工者同樣愿意回鄉,她們認為自己需要照顧孩子,讓他們好好上學,出人頭地后可離開鄉村,同樣也需要贍養老人、耕種土地。
同時我們發現,返鄉創業意愿強的農民工大多數反映技術培訓不是主要問題,雖然有些人需要技術但更多的農民認為:自己最需要資金支持。但是從實際來看,這并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銀行根本不愿接受農村客戶提供的諸如沒有房產證的房屋、小企業廠房設施、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抵押品,因為一旦農民難以還貸,這些物品也難以處理,對于農民來說他們基本沒有其他可以抵押的物品,也就難以獲得可以創業的貸款。
對于農村女性來說,她們普遍認為能夠在離家近的縣城或者家鄉企業打工是最好的選擇,并且希望地方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企業下鄉。從農民的這種意愿來看,可以發現如果企業下鄉不僅可以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同時可以通過發展縣城來推動城市化進程。但是企業一般不愿意下鄉,因為農村甚至縣城的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落后,會極大增加它們的各種生產成本。而在這方面政府沒有能夠及時實施發展縣域經濟、農業產業化等利于農民就地就業的措施,導致農民回鄉就業的意愿難以實現,致使大量農民工又再次進城。
鑒于此,從短期來看,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最為迫切,長遠來看需要積極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在資金來源問題上,加強民間基金組織的建設,以小額貸款的方式支持農民工在城市的技術學習與創業,個人信用擔保為主,無需抵押;每月發放,手續便捷;同時政府基金組織要支持返鄉農民工帶動農戶發展成效突出的創業項目;在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上,可以考慮設立“農民工創業專項扶持資金”,鼓勵金融機構給返鄉農民工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滿足他們創業的資金需求,這樣可以防止農村資源的外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的支撐。
長遠來看,要加強小城鎮的發展力度,使得小城鎮能承載大城市暫時容納不了的富余人口問題,在緩解城市壓力的同時,可以加快城市化的發展速度。首先,適度進行自然村莊的合并,向環境優越區域集中,建設城鎮化新社區,增強農民生活的幸福感和主體感。其次,要對小城鎮發展實施多項優惠政策,鼓勵資本、企業下鄉,通過真正的反哺使鄉村就地城鎮化,擴大縣城的城市化進程,以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的方式來鏈接城鄉發展,緩解城市壓力過大和鄉村空殼化的雙重困境,使之成為城鄉發展的“緩沖器”與“過渡帶”。
(作者系鄭州市社會科學院文化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