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網絡的虛擬空間和隱藏的真實身份讓不少人可以撕掉偽裝,亮出真實的內心。而更多的人則喜歡在這個虛擬的空間痛快地偽裝自己,真真假假成了網絡的一道風景和網絡文化的特色。賈君鵬事件就像真實世界的鏡子,只不過,它照出來的是我們生存世界的反面。
網絡再無聊,再惡搞,很難“自發地”或者說“自然地”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龐大的規模,火速走紅往往離不開網絡推手和策劃。賈君鵬事件其實一開始就有人懷疑,但不能忽略這個策劃的點子很好,“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是兒時街邊玩耍時常會聽到的話,勾起了大家對童年的美好回憶。賈君鵬事件的12字帖,信息量很少,但供人聯想、想像、惡搞的空間和潛力非常大。再加上這個Cye.com.cn帖子發在游戲專區,游戲愛好者的癡迷大家都知道,F在網絡信息傳輸更快捷方便,網絡的社區化板塊化又生成很多小區和街頭,搞得網絡越來越像街頭。收發消息就像喊一嗓子一樣,很親切也有家常感。
不過我覺得最關鍵的地方是:“在引發轟動效應后,策劃團隊撤出,他們的回帖只占真正網絡回帖的3%!币簿褪钦f,真正的操縱者只是“一小撮”,而97%的都是不明真相的群眾。
總體而言,童年記憶和對游戲的癡迷是心理層面的,網絡街頭化和零成本是技術層面的,這都是賈君鵬策劃得以成功的原因。但其實它和現實世界的案例并無本質的不同,它的核心都是基于人性的特點,通俗點說就是“盲從”、“隨大流”、“湊紅火”。想像一下一件小事發生以后街頭圍觀群眾的盛況,這和服裝流行、圖書排行榜、飲食流行等所有的社會現象,道理上都是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