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相當一部分農民工重返故里,特別是青年一代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些青年農民工是“80”后和“90”后的年輕人,他們有文化,思想活躍,接受城市文明熏陶、影響,但大多數年輕人仍缺少干農活的經驗和思想準備。如何幫助引導青年返鄉農民工克服暫時困難,找到實現理想的路徑?并沒有簡單易行的答案。因此,關注返鄉農民工、關心青年農民工的創業,拓展其就業之路,不能消極等待市場回暖,而應積極利用市場條件審時度勢,改革創新。既要有近憂,更要有遠慮,應站在城鄉統籌發展的大趨勢中去探求,聚集盡力,共謀良招,為返鄉青年農民工營造一方創業的沃土。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從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舉措來看:從農民減負到增加農業投入,從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到加快農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再到農業“四項補貼”連年翻番,農村經濟發展正可謂快馬加鞭之時,正是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的有利條件所在。再加之縣域經濟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民致富愿望強烈的條件下,具有強勁的發展動力,為廣大青年農民工返鄉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創業舞臺,使他們的聰明才智成為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及縣域經濟發展取之不盡的新能源。
其一,各級政府要為青年農民工自強自立提供必要的條件,設身處地為他們實現創業夢想開辟綜合服務的“綠色通道”;增強激發創業信心,在資金扶持的過程中,多些精神慰藉和政策鼓勵,多些“精神培訓”,營造創業環境,使其真正在家鄉沃土中“安營扎寨”。
其二,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政府要擔負起培訓青年農民工的責任,創新工作,充分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提供就業信息,傳授專業技能,真正在這里讓他們有事可干,有情可系,有途可奔,挖掘青年農民自身潛力優勢,激發他們在家鄉創業,在家鄉成長扎根的決心和信心,以事實證明,“寒冬過后便是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