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對有潛質的、業績比較好的企業后備人才應該優先培訓。但對“富二代”的培訓,一定要注意培訓的效果,講求培訓的藝術
江蘇民營經濟異常活躍,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例已高達51.3%。這就決定了民企“富二代”的素質如何、能否從父輩手里順利接班,已不僅僅關乎他們家族的興衰,還與江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直接關聯
最近,江蘇計劃實施“千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包括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之子高曉東在內50名學員,將在江蘇省委黨校等接受一周左右時間的學習。由于培養對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子承父業”的民企“富二代”,于是有人質疑,組織部門幫民營企業家教育下一代是否多管閑事﹖ 這種培訓是否能被提倡呢?
一提及“富二代”,很多人就自然把“炫富”、“飆車案”等貶義詞匯與“富二代”聯系在一起。網上對“富二代”的解釋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一代 民營企業家們的子女,如今他們靠繼承家產,擁有豐厚財富。
上述新聞則將“富二代”的現象之爭引入到更深層次的思考。
政府“用心良苦”
對于江蘇提出的政府集訓“富二代”的創舉,社會輿論尖銳對立。有觀點肯定了政府的良苦用心,但反對者擔憂此舉或將演變成一場“政府搭臺,沒人唱戲的鬧劇”。
“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中國的民營企業在社會生產中將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選擇把產業傳承給子女,由政府牽頭對這些后備人才進行培養是一個好的方式。”江蘇五星電器有限公司一負責人電話里對本報記者如是說。
“民營企業不僅是解決就業的大戶,還是重要的納稅人,培養好民營企業家接班人,受益的是整個社會。”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主任肖鳴政教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悉,江蘇民營經濟異常活躍,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例已高達51.3%。這就決定了民企“富二代”的素質如何、能否從父輩手里順利接班,已不僅僅關乎他們家族的興衰,還與江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直接關聯,這背后則關系到千千萬萬打工者的飯碗。
“我國的黨校作為特定的公共資源,其承擔的義務是依法培訓黨的干部。當然,事實上黨校也可以做些其他的社會培訓,但不應有培訓對象身份上的歧視。”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在電話里對本報記者說,江蘇省的該計劃有利用黨校的政治資源,去為特殊的“富二代”群體服務的嫌疑,而這種關系不免讓外界對權錢結合充滿無限聯想。
政府良好的初衷是否能收獲預期的效果?這是網民們普遍提出的疑問。
有網友質疑,從管理學角度來看,企業家、企業管理能力不是靠5—7天的培訓就培養出來的。關于這一點的論述非常多,總結起來是:企業家具有先天的因素,更需要后天的長期培養、實踐和積累。因此,如果將所有的希望都壓在這5—7天里,恐怕是沒有希望的。除了對培訓效果的質疑,還有網友認為,利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資源對特殊群體進行培訓,顯然有失社會公平。
更有網友尖銳地指出,培訓班將成為民營企業家聯絡政府的橋梁。“這樣的集訓,更像是權力與民營企業家彼此親近的聚會。”
專家建議,對“富二代”的培訓,一定要注意培訓的效果,講求培訓的藝術,而不要把它變成一種形式。要通過培訓,切切實實地提高“富二代”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富二代”的社會責任、社會形象和愛國熱情。同時,在加強對“富二代”培訓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窮二代”的培訓,為“窮二代”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培訓費成爭議焦點
據新京報報道,江蘇將用兩年時間在全省培養1000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培訓費用主要由省委組織部負責。
“富二代”培訓由政府出資社會上傳出了很多質疑的聲音。
“我不完全贊同這個模式。”肖鳴政表示,培訓的開始階段由政府出錢是可以的,但不能‘無底洞式’的投入,應制定一個有效機制能讓接受培訓者受益后對社會有所回報。
肖鳴政還表示,“要有一個評價機制,對有潛質的、業績比較好的企業后備人才優先培訓。”
也有人認為,對“富二代”的培訓與培養,應當交給市場。
有網友認為,市場不是萬能的。正如中國的民營企業并不是完全靠市場發展起來一樣,民營企業家完全依靠市場來培養,可能也難以達到目的。因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產生,有許多非市場因素,這些非市場因素決定了民營企業家的局限和缺陷。
也有網友認為,對“富二代”來說,承接父業的過程就是非市場性的,指望完全通過市場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政府通過結合中國國情,依據市場要求,對“富二代”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教育,并沒有違背市場經濟規律。
針對有些媒體提出的“免費”問題,以及利用公共財政為富人提供“免費午餐”的質疑,江蘇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負責人表示,在文件中既沒有“免費”二字,也從來沒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由省委組織部買單。
據介紹,他們的培養方式有四種:黨校學習、基地培訓、導師幫帶、國企掛職,其中導師幫帶和國企掛職不牽涉費用,也自然不產生收費問題,而黨校學習和基地培訓會有一些成本支出。目前計劃剛剛啟動,首批培訓還需要過段時間,所以經費問題也沒有列入議事日程。
上述工作人員電話里對本報記者表示,組織部門和相關部門考慮承擔一部分的費用,采用補貼的形式,同時在培訓的時候可能會收取部分資料費、講課費等。同時,他還強調,政府公共財政并非只在民營企業接班人培訓上有資金投入,這幾年在轉業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創業創新人才 、農村黨員和致富骨干的培訓方面,都有巨大的投入。“民營企業后備人才的培訓,只是公共財政對人力資源培訓投入的一小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