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創業扶持出新招: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新辟8塊試驗田
cye.com.cn
時間:2009-10-26 8:28:19 來源:文匯報
作者:任荃 我來說兩句 |
|
|
“創業需要勇氣,但也最忌沖動。”市科技創業中心主任林旭偉說,一個欠成熟的創業項目能否顯示出商業價值?一個有激情、想創業的聰明人是否真的適合當老板?都無法準確預判。設立創業苗圃,就是把挑選好苗的投票權交給富有預見力的市場,正所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而一系列無償的“預孵化”服務和暫不注冊的創新嘗試,則能讓創業者安心為夢想探路。 “借執照”經營是否可行? 在創業大門外徘徊快一年了,硅谷歸來的韓朝陽終于在上海集成電路設計孵化基地的創業苗圃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本想把美國的3G手機廣告植入平臺帶到國內來推廣,回來后才發現,我們的技術有點水土不服。”2個月來,韓朝陽和他的4人團隊一邊與國內3G運營商及廣告商頻繁接觸,一邊利用苗圃提供的免費測試平臺完善技術。 “我很享受這里的環境。”穩扎穩打的創業方式,與韓朝陽謹慎行事的性格很合拍。但隨著項目的推進,現實的尷尬接踵而來:“目前,我們只是以項目組的名義跟客戶談合作,既沒有公司,也沒有圖章,甚至連名片都掏不出。”因為缺少一個正式的“名分”,客戶的信任感自然打折,韓朝陽推介的廣告平臺因此流失了不少潛在客戶。“即便是看好我們的,現在也只能簽意向,正式合同根本沒法簽。” “既然如此,有沒有想過馬上注冊,名正言順地開展經營?”聽了記者的提問,韓朝陽依然冷靜。他說,由于無法獲知市場的真實反饋,項目的前景尚不明朗,如果此時貿然行動,很可能會無謂犧牲。更何況,公司一旦成立,每月5萬到10萬元的運營成本,一時也難以負擔。 好在,準老板們的尷尬,苗圃方面已看在眼里。楊浦科技創業中心總經理謝吉華告訴記者,中心已就“經營難”的問題與工商、稅務部門認真協商,考慮由苗圃出面,成立一家公共公司,允許創業新苗“借執照”經營。 “公共公司的概念超越了現有政策的邊界。”謝吉華坦言,雖然政府部門愿意為公共公司破例開綠燈,但在具體操作環節仍碰到一系列難題。比如,這家公共公司究竟怎么定義?營業執照上,“經營范圍”一欄又該如何填寫?“這些都需要智慧。”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