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絡資源的局限性
因特網的開放性,使得網絡信息驟增的同時也出現了網絡信息的泛濫。要從泛濫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對于有較高學歷的人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更何況是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的農民。此外,就農村生活電子商務市場而言,更多的選擇雖然有其好的一面,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要從數量眾多的電子商務網站中選擇一家可靠的在線商家比傳統市場選擇困難許多。所以今后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必然要求有一批能夠專門根據農村實際需求量身定做的電子商務服務公司,并且品牌信譽度非常重要。
(四)消費觀念落后由于我國農民總體文化水平較低,長期受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再加上農村信息閉塞,使得農民無法接觸社會最新的消費觀念。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務形式,有別于傳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面對面交易。網絡交易的虛擬性要想被農民接受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事實也證明,東部沿海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農民在消費觀念方面更加現代,接受電子商務這種交易方式也更加容易。
(五)物流配送網絡的局限
我國農村人口地域分布廣泛,交通相對落后的現實造成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難題,尤其是在生活電子商務方面更是如此。當前,大多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網絡只能覆蓋到縣一級地區,下面的鄉鎮就無法送達,一些偏遠的地區更是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業務范圍之外,這樣即使這些地方的農民有電子商務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所以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必然要解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四、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潛力展望
農村信息化建設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手段之一,本身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黨和國家為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不遺余力,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方針和政策。《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等都將農村信息化建設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提出要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步伐。
一些先知先覺的PC生產商也早就已經把目光瞄準了農村市場,如今更是利用國家電腦下鄉政策大舉進軍農村市場。聯想集團今年3月正式啟動了“電腦下鄉”計劃,推出包括產品、渠道、服務、培訓在內的一攬子舉措,展示了為農村用戶量身定制的3大系列15款產品。其他PC廠家也不甘落后,紛紛跟進。
2008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4 761元,今后幾年農村經濟有望保持穩定快速發展態勢。多達近8億的農村人口,約2.1億戶農村家庭,隨著互聯網應用環境的不斷改善,電子商務在農村得到快速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其蘊涵的巨大市場潛力不言而喻。與“三農”相關的企業,必須對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足夠重視,注意對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需求的研究和培育,早做準備,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先機,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