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絡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未來全世界只有五臺計算機,Google公司一臺,IBM公司一臺,Yahoo公司一臺,Amazon公司一臺,微軟公司一臺。但這不妨礙你遨游“云端”,因為云計算將會把一切變成現實。
自Google公司提出云計算概念以來,就備受人們關注。為爭奪潛在的市場份額,一些千億級企業都相繼推出自己的特色產品。IBM公司推出了“藍云”計劃,著手在全球數個城市建立云計算中心;Amazon公司在原有的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彈性計算云)業務基礎上提出了Amazon Web Services(亞馬遜網絡服務),全面進軍云計算;SUN公司宣布了“黑盒子”計劃,蘋果公司推出了名為“Mobile Me”的云計算業務;惠普、英特爾、雅虎、戴爾等公司巨頭也紛紛進入云計算市場。
當云計算發展至2009年,從原來莫衷一是的概念,到現在相關企業提出的落地方案,這一年,在云計算的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而就中國市場來說,云計算市場的發展潛力更讓人關注,正如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在“2009首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所言:“在將來五年十年,隨著手機、上網本等新的多元智能設備,全球60億人都可以受益。過去IT中心是在美國,在歐洲,現在重心轉移到中國在內的亞洲!
2010年,隨著各大企業在加大投入,以及推出新的云計算發展計劃,將會上演一場群雄逐鹿、問鼎中原的爭奪戰。這場戰爭不僅是在谷歌、IBM和微軟等公司巨頭之間,還有已加入戰爭的思科、惠普等國內外公司?梢灶A見,2010年將迎來云計算時代。
現狀:機遇與挑戰并存
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曾認為,云計算只是當前IT業界出于商業目的所追捧的廣告詞。還有些人認為,云計算技術就是基于互聯網的計算;云計算時代客戶端同樣重要;云計算就是“軟件即服務” 雖然業界對于云計算概念的定義和范疇莫衷一是,甚至有人質疑云計算技術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是“皇帝的新衣”。
然而,經過2009年的發展,云計算從概念已走向實踐。就此,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總經理朱近之認為,如果說以前的云計算還停留在概念和想象層面,停留在像使用水和電一樣使用計算資源的描述上,那么,2009年云計算的重點已開始從概念走向實踐。
據了解, IBM公司已與山東省東營市政府簽署“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構建“智慧東營”,進而推動黃河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微軟公司也聯合杭州軟件園通過動態數據中心的概念,在私有云上提供在線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的服務。
實際上,在2009年云計算已發生了質的變化。從抽象到具體,從概念到實踐,檢驗其發展的可行性,讓漂浮不定、模糊不清的“云”清晰地呈現在普通用戶面前,讓他們真切感受“云”不是那么遙遠。然而,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樣,發展中機遇與挑戰并存,云計算也是如此。
傳統IT行業之殤據
相關預測,云計算一旦形成規模并投入使用,將會給人們提供全新的消費、生活模式。同時,對傳統IT行業也將帶來巨大的影響,人們不再關心軟件是哪個公司生產的,正如人們不關心現在的郵箱是哪個網站的郵箱一樣。即便不具備編程知識的人,也會操作軟件編輯,制造適合自己的軟件。
就此,中國工程院和歐亞科學院雙院士、著名計算機工程和人工智能專家李德毅教授認為:在云計算時代,電腦硬件、輸入設備、軟件等傳統的IT行業的業態將發生巨大改變。那時,如電腦、電視、攝像機、手機等現代數碼設備的功能將逐步融合,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的“四不像”將產生。而且,傳統的筆記本電腦也將會很快消失,而被一些多功能終端設備取代。
與此同時,與傳統IT行業相關的技術鏈也將消失,如按時設計服務管理項目、小型及老式云計算、二級企業軟件等。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就如同90年代早期的多平臺應用工具一樣,當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后,這些工具也很快被取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