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與“框”之爭
繼google公司提出“云計算”之后,百度公司作為中國本土企業,提出了“框計算”這一概念,欲與其分庭抗禮。
據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介紹,“框計算”旨在為用戶提供基于互聯網的一站式服務,是一種最簡單可依賴的互聯網需求交互模式,用戶只要在框中輸入服務需求,系統就能明確識別這種需求,并將該需求分配給最優的應用或內容資源提供商處理,最終返回給用戶相匹配的結果。
對于普通用戶來講,人們基于互聯網的所有應用需求只需輸入“框”中就可以直接得到滿足。例如,最早人們在百度“框”只能檢索互聯網上的網頁信息,但現在,詞典、計算器、日歷、地圖、列車時刻查詢等簡單應用已能通過百度框直接運行,視頻、殺毒、游戲、購物、理財等互聯網應用在未來也將逐步被“框”直接啟動后提供給用戶。
實際上,“框計算” 強調前端用戶需求的研究和響應,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互聯網服務;而云計算強調后臺資源的整合,為客戶提供低成本的IT基礎設施的配置。
據資深網絡策劃人溫浩溟先生指出,百度公司“框計算”與其著力研發的“阿拉丁計劃”是百度公司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標志,百度公司從此告別與google公司亦步亦趨的跟隨者身份,開始以自主創新的姿態與google分庭抗禮?傮w而言,“云計算”和“框計算”都言之成理,自成一派。
與虛擬化的融合
虛擬化正在重組IT產業,與此同時,它也正在支撐起云計算。有人認為,如果把云計算單純理解虛擬化,其實也并為過,因為沒有虛擬化的云計算,是不可能實現按需計算的目標的。云計算使得應用軟件脫離已經成為一種可能。如現在Amazon公司所提供的Web服務就是基于大規模云為基礎的虛擬化應用。
據IDC預測,虛擬化的市場規模會從2005年的5.6億美元成長為2009年的27億美元。另據Gartner預測,一直到2012年,虛擬化都將成為改變IT架構和運營的最重要的力量。毫無疑問,數據中心虛擬化仍然會成為第一市場,其中應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I/O虛擬化以及最終用戶的虛擬化,稱之為端點虛擬化都將成為競爭的焦點。
2009年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五屆虛擬化會議暨博覽會”上,有專家認為,面向私人或者企業的云計算,將會率先發展起來。與面向公眾的云計算相比,企業云計算在可信性、安全性等棘手的問題上,更容易得到解決。從技術發展上看,隨著虛擬化技術的成熟,以及企業集中計算模式的普遍采用,通過一個集中的數據中心面向企業以及分支機構,提供適應業務發展變化的信息化支撐系統,其時機已經成熟。
資料圖片
未來:一個時代的到來
云計算將在未來幾年進入蓬勃發展期。根據IDC最新數據顯示,云計算服務將在2013年達到整體IT消費的10%,年收益高達442億美元。在5年內,云計算服務的增長態勢將十分強勁,平均年增幅達26%,是傳統IT行業增長速度的6倍。
同時,IDC預測未來四年中國云計算將產生1.1萬億元的市場。云計算將在未來15到20年內成為影響整個IT行業的關鍵性技術。從2011年到2012年云計算在技術領域的凈增長率將達到25%,從2012年到2013年實現凈增長30%。目前增長緩慢的原因是由于云計算還處在早期的推廣階段,一旦超越了這個階段,云計算將實現飛速增長。
因此,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期云計算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巨大變化,但隨著這一運動的不斷推進,不管是作為消費者,還是商業人士,都可以感受到云計算帶來的巨大變化。首先,對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來說,云計算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遇,他們可以借助云計算在更高的層面上和大企業競爭。其次,從某種意義上說,云計算意味著硬件之死。至少,那些對計算需求量越來越大的中小企業,不再試圖去買價格高昂的硬件,而是從云計算供應商那里租用計算能力,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經濟進行更多的業務創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