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輩觀念存沖突 由于成長經歷不同,新老企業家對民間資本的歷史使命及對國家前途的思考不同。
泉州市名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慶元是泉州市改革開放后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陳慶元說,泉州與他同時“成名”的第一代企業家大多“退隱江湖”,但他對改革開放前景的深度思考未停止。在他看來,民營經濟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民營經濟發展的程度將決定改革的深入程度。
溫州市總商會會長鄭勝濤是當地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代表,他認為,民營企業家的創業精神也是生產力,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資源,是當前戰略機遇期中的有利條件之一。鄭勝濤的另一個身份是溫州市的政協副主席,經常參加政府部門的會議。
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對上一代時常提及的“家國理念”和憂患意識似乎不“感冒”,他們更多談論的是資本運作。溫州金融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偉健說:“我們對資本負責,對投資人負責,把錢賺好就是對國家和社會最大的貢獻。”
黃偉健說,不久前他參與組建了浙江省內規模較大的一家基金投資公司,“規模大概有50億元,共同參與的有不少民企‘二代’。”他希望通過資本紐帶,把一群“接班人”凝聚在一起,“原先不同企業在各自行業踽踽獨行,如今做大了,完全可以聯手在資本市場上有更大作為!
黃偉健認為,第一代民營企業以人際關系為紐帶,家族化傾向嚴重制約了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型的步伐。年輕一代的想法是“不求占有,但求股權”,這樣才有利于放開眼界,把資本的效應發揮到最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